孙应时
【注释】 《送史同叔知池州》:这是一首送别诗。史同叔是作者的朋友,他即将担任池州知州。“人地维垣后”,意思是人的才能与地利相得益彰(“人、地”指诗人和池州的地理位置),治理郡县初见成效;“细寻循吏传”,循吏就是遵循先王之道的官吏,他们勤于政事、廉洁自持,深为百姓所敬仰(“循吏传”即史书中的循吏传记)。这两句说,在诗人看来,池州的治绩正是由于有了像循吏一样的贤才治理,才使当地的政治清明
诗句逐句释义: 1. 送赵仲礼入朝为大理寺簿: - 彩服慈颜喜:赵仲礼穿上华丽的官服,带着慈祥的笑容。 - 纶音宠渥新:朝廷传来的消息是对他的宠爱和恩赐。 2. 教忠当事主: - 当事主:即当政者或执政者,这里特指皇帝。 - 这句表示赵仲礼作为朝廷的重要官员,负责教导和忠诚于国家大事。 3. 顾养苦思亲: - 顾养:照顾和养育。 - 苦思亲:深感思念亲人的痛苦。 -
【注释】 挽:送,祭文。曾原伯:人名。大卿:官名。全德:指道德修养的完善。古人:指前贤。大圭:大圭璋,古代玉器。刻画:雕刻、刻花。天醴:天然美酒,比喻高洁的品质。未说:犹未说出,尚未显露。功名地:功名之地,即功名利禄之所在。苍茫:广阔无边际。丹素:丹砂,一种红色矿石。精神:指志节。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作者与曾原伯是好友,曾原伯将离开京城赴任,作者写此诗以相赠。 “世岂无全德,今犹见古人
【注释】 1. 夙昔:从很早以前,过去。 2. 龙门:喻指朝廷。 3. 青灯:古时多用油灯,故称。鸣:此处作动词,即吹打的意思。 4. 契阔:指别离,久别重逢。 5. 蹉跎:虚度,耽误。愧:惭愧。所蒙:受到。 6. 源流:比喻渊源、根本。 7. 铅椠:笔杆儿,古代写字的工具。 8.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曾原伯大卿的怀念之作。首句“夙昔吾何幸”,表达的是作者对曾大卿早先相遇的庆幸之情
【注释】 1. 挽王季海丞相:这首诗是作者送别王季海所作的。王季海,字公亮,号仲和,庐陵(今吉安)人,南宋初年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丞相,指宰相,这里指的是宰相王亚之。 2. 旧托通家子:从前你和我同为亲故,关系十分密切,像一家子一样。 3. 容干相国尊:你身居要职,尊贵显赫。 4. 身犹安燕幕:我虽然身居朝廷,但心中仍然思念着你那燕雀般低微的官职。 5. 心每系龙门:我心中常常牵挂着你的命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赵仲礼的才华和前程,表达了对赵仲礼的赞美和祝愿。 首句“决科遄入幕”描绘了赵仲礼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很快被召入朝为大理寺簿的情景。这一句中的“决科”指的是科举考试中被录取者,而“遄入幕”则表示赵仲礼很快就进入官府工作。 “更秩遂登朝”描述了赵仲礼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被提升为朝廷官员的过程。这两句诗共同描绘了赵仲礼从基层到高层的晋升过程,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全诗如下: 挽李资政 自我交贤子,逢人重此翁。 一门传义概,奕世积阴功。 丘壑身无恨,诗书道不穷。 定知编太史,高掩汉于公。 注释: - “自我”和“逢人”: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在与人为善的同时,也期待着能够遇见像李资政这样的贤者。 - “重此翁”:表示对李资政的尊敬和重视。 - “一门”:指李家,强调其家族传承的美德或志向。 - “奕世”:形容历史悠久,代代相传。
【注释】 ①赵仲礼:字子正,成都华阳县人,唐玄宗时进士。曾为大理寺掾史,后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职。入朝为大理寺簿即担任大理寺的簿吏。②根柢:本意是树的根和茎,比喻根本或基础。③绪馀:指前人的事业成就。④月云:月亮的影子。⑤镜象:镜子里的像。⑥不必相:不一定相同。⑦何妨小阔疏:何必太拘谨?⑧达庵:赵仲礼的号。 【译文】 忠孝是我的根本,功名古来是余晖。 月光云影不曾沾染,明镜中的形象原本空虚。
【注释】 乐国:快乐、高兴的国度。急春:盼望早春来临。分:离别。旧期:过去的岁月。结习:指读书的爱好。唯:只,只有。凝愁:形容思绪缠绵。奈:无奈。梅梢:梅花的枝梢。炷:插,点燃。薰:香炉,用来熏香的器具。 【赏析】 《新春书怀》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此诗作于新春之时,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独坐灯下,面对窗外,感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一、二句“乐国急春早,寒窗独夜分”
不寐 向夕起秋思,无眠知夜长。 年华一俯仰,人事几炎凉。 自喜全虚白,何妨兀老苍。 空庭风露入,唧唧话蛩螀。 译文: 到了傍晚,我起来思考秋天的思绪,没有睡觉却知道夜晚很长。 岁月如流水,一转眼就过去了,人世间的事物也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和变迁。 我很高兴自己的内心是纯净的,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也可以像那苍劲的老树一样坚韧不拔。 庭院里,清风带着露水吹进房间,蟋蟀在角落里发出鸣叫。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