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说友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懂全诗内容,然后分析其意境,最后分析其情感。 ①“持课”,即持诵经文。 ②“梦接三乘境,香胜一炷薰”,意思是:我手持佛经诵读,仿佛进入了三乘(空、无相、有)境界,佛香比烧一炷熏香还要香。 ③“风窗独趺坐”,意思是:我独自一人在风轻月朗的窗口盘腿打坐。 ④“鸟雀听声闻”,意思是:听到鸟雀的声音。 ⑤“目想金刚会,心存贝叶文”,意思是:看到佛像
【诗句释义】 岘(duì)也平安久,书云传遽迟。 意宽千里远,归更一旬期。 眼过无非景,身闲足可诗。 江湖终欲老,鸥鸟已先知。 【译文】 我的家人来信说仲子的视力病已经好了,用前韵作诗回复。 岘山也很平安,很久没有书信传来,你的消息让我很焦虑。 你的眼力恢复得很好,可以望见千里之外的景象。 回家的时间还很长,需要再等一个月。 眼睛看过去,眼前的景象都是美景,我闲暇无事可以写诗作画。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写法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诗句的内容、手法及主题来分析。首先明确本题是理解性默写,解答时注意根据诗歌的内容、语句特征、易错点等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词语。比如“仲子”可理解为:儿子,“病目”可理解为:眼睛生病。 【答案】 (1) 秋日家乡远 西风去雁迟 (2) 小儿应药喜 老父数归期 (3) 昨夜三江梦 今朝五字诗 (4) 至情如饮水
展扫先茔 寂寞千松老,萦纡一水通。 重来惊鬓雪,遗恨满春风。 拱木人何在,伤心泪已穷。 羁怀不成寐,月落半山空。 注释: 1. 展扫先茔:指的是清扫祖先的墓地。 2. 寂寞千松老:形容墓地周围的松树苍老而寂静。 3. 萦纡一水通:蜿蜒的河流穿过墓地。 4. 惊鬓雪: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白发增多。 5. 遗恨满春风: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之情。 6. 拱木人何在:询问已故亲人是否还在那里。 7.
【解析】 本题要求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 “投老寻三窟”,“三窟”指三种可以依靠的东西,即钱财、权势、美女;“三窟”是说有了这些,就可以无所顾忌地享受生活了。“传家只一经”,“经”是儒家经典的意思,“一”指《易》。“一经”是说只有《易经》才是可以传家的,可见作者认为只有《易经》才值得传家,其他都不值得。“呼儿亲料理,开卷熟叮咛”
【注释】 1.闭户:闭门不出,闲居在家。 2.户屦:门上的鞋印。 3.庭罗:庭院里的花木。 4.闲窗:指书房。 5.白羽:指书卷。 6.黄粱熟:指梦醒后,发现饭还未熟,比喻富贵荣华如梦境一样短暂。 7.瓦瓮:陶制的水罐。 8.苕溪:地名,在今浙江湖州。 9.铜炉:铜制香炉。 10.龟穴:龟的壳或洞穴,这里借指隐居之所。 【赏析】 此诗是诗人退隐后的写照。首联点明题意,二联写诗人闭门读书的情景
展扫先茔省伯氏用前韵久作弟兄别,相看笑语通。 寒窗酬酒夜,落月对床风。 志得宁论晚,名高不畏穷。 君看天下事,一一漫雕空。 注释: 展扫:整理清理坟墓。 省伯氏:看望伯父(即作者的叔叔)。 用前韵:以诗中的韵脚押韵。 久作弟兄别,相看笑语通。 解释:长久以来与兄弟们分别,现在相见时却能开怀大笑,畅谈彼此的往事。这里表达了尽管分别了很长时间,但兄弟之间的感情依然深厚,能够相互理解和关心。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亲戚不忍别: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情,不忍心与他们分离。 2. 弟兄那可离: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厚,难以分开。 3. 枕边鸿雁信:比喻远方的家人通过书信传递消息,如同在枕头旁飞翔的鸿雁。 4. 天外鹡鸰诗:比喻远方的亲人就像天上飞翔的鹡鸰(一种鸟类),寄托了思念之情。 5. 老大须长健:指年老体弱者应保持健康,不要因为离别而感到悲伤。 6. 音书莫较迟:意思是说,即使有信息往来
【注释】 疑独学录屡过仆言诗又遗以成编:多次经过我的书房,说诗又送给我编成了书。 盖区区每有意于此而拙无佳语为大恨因作鄙言奉报:大概只是有些意思在这里,但拙于言辞,没有好的话语是最大的遗憾,因此写下这些粗俗的话来回复他。 【赏析】 《答郑开之见寄四绝句·其一》是一首赠给朋友的诗,作者郑清之(一作郑文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朋友面前自惭不如,并谦虚地向他请教的心情。 首联“初闻富经术,颇复事风骚”
兴化吴宰商卿来书 百里报消息,一缄劳寄驰。 但知怀旧切,犹恨得书迟。 儒者可言政,怀邦当易为。 问君安否外,别后几篇诗。 注释: 1. 百里报消息:千里之外传来消息。 2. 一缄劳寄驰:一封书信要飞驰传递。 3. 但知怀旧切:只知道对故乡的思念深切。 4. 犹恨得书迟:仍然担心书信来得晚。 5. 儒者可言政:读书人可以谈论政治。 6. 怀邦当易为:怀念国家应该容易做到。 7. 问君安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