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云岫
【注释】 鹤林寺:位于今浙江杭州西湖之南,又名“天竺”,是唐代高僧鉴真和尚的讲经之地,也是佛教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 夹山:指鉴真法师的故乡——苏州吴县(今属江苏)宝历年间,鉴真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途中经过苏州时,曾在夹山(即夹谷山)拜见船子禅师。船子禅师曾说:“吾有上座在江南道,为诸人说法。”后来,船子禅师又去天台山拜访了慧忠国师。鉴真法师也到天台山拜见了慧忠国师和灵隐寺的无著律师。 法眼
注释: 庵居曾结三年好,一住霞城会未期。 见说即除天竺寺,讣闻肠断白头师。 注释: 在山中修行三年,我们关系非常好;现在你要去天竺寺了,我们见面的机会不多了。 听说你要去天竺寺做主持,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难过。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开山中修行的不舍之情,以及对他的祝福与期望。诗的首句“庵居曾结三年好”,描绘了两人在山中修行三年的美好时光。第二句“一住霞城会未期”
【注释】 天宁寺:在今江苏南京。 劫火:佛教语,指佛灭后,众生焚烧经像以为佛死,故称“劫火”。 洞然:完全显露。 随他:任凭他们。 不随他:不任凭他们。 春风:春天的暖风。 转:转动。 烧痕:佛经被焚毁后的残迹,这里指烧毁了的佛经。 楼阁依然:形容寺庙建筑虽遭破坏,但仍然屹立着。 【赏析】 此诗首句写大火过后,寺庙全被烧毁,第二句说佛经被烧得干干净净,第三四句描写火烧后的景物依旧
注释: 秋日山行 —— 秋天的时候,我行走在山林中。 半坞夕阳红树叶,一村鸡犬野人家。 —— 山坞中,夕阳映照着红叶,而那村落中,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一派宁静的田园气息。 牧童歌笑牛羊下,太古淳风尽属他。 —— 牧童放羊时唱着歌,笑声朗朗,那些悠闲自在的牛羊也随着歌声欢快地跳着舞。这太古以来的淳朴民风,如今全都归属于他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秋日山村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
【解析】 1.“访友人庵居”是题目,点出了诗中人物和事件,应作为全诗的开端。 2.“好山行尽眼重开”,意思是:我游遍了青山,眼睛都花了,再次看到山时才觉得眼睛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诗人游览的艰难和对友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3.“菜叶流金逐水来”的意思是:菜叶上沾着的水珠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随流水而来。这句写出了诗人在山间游玩时所见景色,突出山间的美景。 4.“莫谓闲门容易掩
注释:瀑布的白色雪花高达一千多丈,洞庭湖中的七十二座山峰也披上了寒气。当年如果把这些东西藏起来,这卷书籍又怎么会是另外一本呢? 赏析:诗人用“白”与“寒”两个形容词来形容瀑布和山峰,生动地描绘出了冬日里雪景的景象。同时,“若也收归藏,此录谁知是别传”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献传承的忧虑,认为这些珍贵的资料如果被隐藏起来,后人又怎能知晓其价值呢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青旗斜出画桥西:青色的旗帜在画桥的西边斜挂着。 - 杨柳飞花水满堤:杨柳飘飘,飞花洒满河堤,春水已经涨满了堤坝。 - 一酌误人千日酒:一杯酒能让人误了千日的良辰美景。 - 醉埋荒冢不思归:醉倒在荒废的坟墓中,不愿回家。 2. 译文注释: - 青旗:青色的旗帜。 - 画桥西:一座装饰有绘画的桥的西边。 - 杨柳飞花:形容春天柳树的叶子飘落
【注释】蜾赢:一种蜘蛛。借得:指借来。桑虫:桑蚕。声声类:像……的声音。高户门:比喻地位显贵或有权势的人。 【赏析】 《蜾蠃》是一首寓言诗,通过一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世无知己”“世无良朋”的愤慨。诗人以蜘蛛织网、养蚕为喻,生动地描写了其辛勤劳作的情景。然而,蜘蛛结网时却只许蚕入,不许人进,而一旦蚕被捕获,便将人关在网内,使其永世不得自由。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某些人只知剥削他人
【注释】 生涯:指蜜蜂的生活。征科:古代征收赋税,这里比喻官场的征召。股倦:指翅膀疲倦。花粉:花蜜。子孙多:指蜂巢里的幼小蜜蜂多。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官场中生活多年,虽然身居高位,但心中却有一股厌倦之情,他羡慕蜜蜂能自由自在地生活,而不愿做官受约束。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和背诵。解答本题时,需要学生反复诵读诗作,理解诗意,把握节奏和重音,正确书写诗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即可。“乾陀国”指吐蕃国(今西藏地区);“旧城河”即旧城河畔;“遥忆河边枣树花”是说在吐蕃国旧城河畔遥想故乡的枣树花;“白象系来年代远”,是说白象从吐蕃国来到唐朝已经有很多年了;“荣枯今日事如何”,是说如今这些白象的命运又如何呢?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