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解析 诗句逐句释义: 1. 题石霜雷迁塔:这句诗描述了一座塔的名字,可能是在描写一个与“霜”和“雷”有关的场景。这里的“霜”可能指的是秋天的寒气或霜雪,而“雷”可能是指雷声。 2. 一念慈容元不隔:这里使用了“一念慈容”来形容某人(可能是作者自己或某位有慈悲心的人)的内心世界。"元不隔"意味着这种内心的慈悲是直接而真诚的,没有距离感。 3. 何须特地肆乖张: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观点或主张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名字馨香满道途” - 词语解释:名字(名),香气(馨),道途(道路、旅程),满(充满)。 - 注释:这里描述的是对某人名声和声誉的传播及其广泛影响的描述。 - 赏析:此句通过“名字馨香满道途”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名声远播,其影响力遍布各地的景象。 第二句:“挽将洞水注南湖” - 词语解释:挽(引导、带动),洞水(深流之水),南湖(南方的湖泊)。 - 注释
注释: 1. 语言动静总天真:指说话、做事都保持天真烂漫的态度。 2. 叉手徒劳问别人:双手叉腰,徒劳地向别人求教。 3. 旧说青原白家酒:以前人们常说青原县的白家有美酒。 4. 子归切忌再沾唇:你回去后一定要避免再次品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 第一句“语言动静总天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说话做事总是保持天真烂漫的态度的赞美。 第二句“叉手徒劳问别人”
注释: 韶州是古代的地名,这里指的是韶州的铁鞭。西余是指韶州附近的地区。 端狮子:形容狮子凶猛威武的样子。 不是区区谩相屈:表示自己并不是随便委屈自己的人。 要看手眼一时亲:表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能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别友人时所写的,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首句"送韶铁鞭住西余",表达了送别之意,同时也暗示了韶州这个地方。接着第二句"西余旧说端狮子",回忆了过去在韶州的经历
【注释】 ①城中:京城中。②铁壁重重:比喻严密的防守。③无柄:指没有把手,形容无拘无束。④笊篱(zhǎo lí):用篾条等编成的圆筒形容器,中间有孔可以捞取食物。⑤春风:这里用来形容柳树。⑥应念:应该想念。⑦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为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⑧彻骨穷:穷尽骨髓。形容极端困苦。⑨笊篱无柄舀春风:像没有把的笊篱,能舀起春风,比喻人无拘无束。 【赏析】
注释: 结草为庵自昔贤,古今谁后复谁先。 客来须得通方句,莫只随邪竖起拳。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诗。首句点明了送别的对象——月首座住庵。“结草为庵”,这是古人的习俗,意思是用草根搭成小屋居住。这句诗既表现了月首座的清高,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敬重。 颔联是作者对朋友的嘱托。“客来须得通方句”的意思是说客人来访时,一定要有高雅的语言和行为。这里“通方”是指通达大义,“方句”则是指正确的言辞
注释:一点灵光在各处都能感受到,心中无杂念,就能看到虚空。 五千言的教义是玄妙的道理,用湿纸包裹大虫,如何能裹住它呢? 赏析:《送巢道士》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巢道人的赞赏之情。首句“一点灵光触处通”,形容巢道人的精神境界高远,能够洞察一切。次句“心空不见太虚空”则进一步强调了巢道人的心境之空明,如同太虚般浩渺无垠。第三句“五千言把为玄妙”,赞扬了巢道人的智慧和见识。最后一句以“湿纸如何裹大虫”作比
【注释】 石田:指在石头上种的庄稼,比喻艰难困苦的生活。 下得泥犁(niú):指从事艰苦的劳动,如耕种、筑墙等。 别甑(zèn )炊香供养伊:意思是说,虽然生活艰辛,但是依然能够用别锅做饭来供养家人,表示对家庭的爱。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生活的诗作。诗中描述了农民在石上栽田的艰难情形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坚韧态度。首句“石上栽田世所稀”,描绘了农民在石头上种植农田的困难情景
注释: 大炉鞴里笑翻身,指的是炼钢的大铁锅在炉子里翻滚。 空腹高心许十成,指的是铁水从炉底涌出的时候,充满了整个铁锅,形成了一种高度。 好听玉楼撞动处,指的是当铁水撞击到玉制的炉盖时,发出清脆的声音。 和声送出太分明,指的是当声音传遍整个房间时,它被清晰地传达出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炼钢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炼钢的壮丽景象。诗中的"大炉鞴里笑翻身"、"空腹高心许十成"
诗句释义: 1. 化砌灶:化,这里指将材料转化为某种形状。砌灶,即建造灶台或厨房。 2. 锅已铸成无渗漏:锅,这里泛指烹饪用具。铸,铸造。无渗漏,没有缝隙、不漏。 3. 灶犹未砌正经营:灶台还未搭建好。经营,筹划、准备。 4. 嵩山杖子休拈出:嵩山,中国五岳之一。杖子,拐杖。休,不要。拈出,拿出。 5. 我要粥香闻五更:我要,我打算。粥香,粥的香味。闻五更,听到早晨的第一声鸡鸣。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