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法薰
【注释】 江海:泛指江湖。 归乡:回家。 白拈果:佛教禅宗语,意译作“白手起家”。 超师:禅宗语,意译作“高师”。 【译文】 我送你回到家乡。 【赏析】 此诗是送别友人归乡之作。首句即言“江海浮游岁月移”,以江海之广阔比喻人生之无常,以岁月流逝暗示友人归乡之意。次句点出友人曾于五峰山与少林寺结缘。五峰山在江西九江,少林寺则在河南登封县,两者皆为名胜之地。三、四句写友人归乡之后,将所学所得
【注释】 ①“彬监寺”指僧人。②“衲僧公”指和尚和僧侣。③“祖父田园”指祖上留下来的产业。④“水云”:佛家语,比喻清贫。⑤“放箸”:放下筷子。⑥“忘恩”:忘记对别人的恩情。⑦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寺院里见到和尚、僧侣争田而作。作者认为,僧侣与普通人一样都是人,都有追求生活的权利,因此不应将他们视为异类。同时,作者也认为僧人应该懂得感恩,不能只知享受别人对自己的施舍
【赏析】 此为送人游方之诗。小师:指僧人。诸方:各处,到处、各处。佛法:佛教教义。 “莫辞脚力造诸方”,意谓不要嫌脚力疲劳而勉强出游,要趁年轻多游历。 “佛法无多要久长”,意谓佛法的精微微妙之处并不多,但需要修行者长久地修学才能悟得。 “历尽崎岖到平地”是说,经过艰难险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目的地。 “归来掀倒破禅床”,意谓回来后,把破旧的禅房推倒重建。这里比喻说,经过修行,从迷惘中醒悟过来
注释: - 送僧:为僧人送行。 - 久旱吴田:指吴地的田地因长期干旱而歉收。 - 子今西浙往东州:你如今要去西浙(今浙江省)到东州(今浙江省东部地区),即去浙江。 - 且图有展炊巾处,佛法从教烂却休:暂且打算有个可以展(晒)开衣巾的地方(指找个住处);佛教教义(佛法)不必坚持了,让它烂掉吧,别去理会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久旱的吴地田地歉收
【注】 煎笋:将笋子放在油里煮。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把笋子煮熟后,用盐醋调味的全过程。首句写笋子脱去外衣,露出白玉般的肌肤;第二句写笋子被油煎熟,以增加风味;第三句写笋子用盐和醋等调味品烹制;末句写笋子煮熟后,人们还不知道吃,因为舌头已经换掉了。 诗前两句写笋子的新鲜,后两句写笋子的烹调。作者对笋子的描写十分细腻,从笋子的皮色、形状、质地,到烹煮时的过程,都一一刻画了出来
注释:祖辈相传直至今,天高地迥少知音。到家人问相传事,但道真鍮不博金。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祖”字为引子,抒发了自己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前两句从时间上讲“直至今”,从空间上看“天高地迥”,表达了自己与历史的距离感。后两句通过询问家中长辈关于祖辈的故事,感叹历史的沧桑巨变,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全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历史的沧桑巨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思考
【注释】 尼了:佛语,即“你”的简称。 干藏乞(qī),即“干藏”。佛教语,指不生不灭的境界。 三绕绳床:比喻佛法深奥。 眼未开:意谓没有开悟。 起模画样:即“起模画样”,比喻模仿。 安排:指安排、设计。 葛藤桩子:比喻修行时所遇到的困难。 龙天:梵语“阿修罗”的音译。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是第一层意思,后两句是第二层意思。 “尼了然干藏乞语”是第一层意思。意思是说:你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意和体会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圈出关键诗句,最后写出自己的答案。 “断臂僧复田业”,首句点明诗题,“复”字是关键,意思是恢复,重振。“古人断臂觅安心,岂有他能我不能。”意思是古代人断臂求得一份安宁,哪有能人而自己不能的。第二句用反问的语气,突出诗人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不满
【注释】 灵山:佛教谓释迦牟尼佛诞生地,在今江苏省常州武进县西北。无地可容身:指灵山无处安身。泛江潮:泛舟于钱塘江潮水之上。去问津:到江边找渡口,指寻师访友求教。露柱:僧房内供的香炉,上覆以莲花形的瓷盘或铜盆等承露之器。莫参人:不要到人间去找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一位名叫圆禅的人去寻师访友的。首句写灵山无处安身,次句写乘船江上,去寻访那位禅师。三、四两句,点出“东浙丛林”与“露柱”
诗句逐句释义及注释 1. 剑客重寻眼翳生 - 剑客: 剑术高手,这里指诗人自己。 - 重寻: 重新寻找。 - 眼翳生:眼中的眼翳又出现了,比喻旧病复发,这里特指视力问题。 2. 至今孤露不堪闻 - 孤露: 形容独自一人。 - 不堪闻: 无法忍受。 - 整句描述的是诗人因为视力问题(眼翳复发),而感到孤独和不适,以至于无法忍受。 3. 老韶直下能扶起 - 老韶: 年迈的韶光或岁月。 - 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