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赠相士”的注释是:送别朋友。然后要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以及诗人的情感态度等。最后根据要求作答即可。此题中,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面如生铁铸昆仑,有谁的荣枯到你论?第二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说青青亭边的竹子,春风有几人有子孙?第三句的意思是说不要说青青亭边的竹子
注释: 一庵:指寺庙。 万法须从皈处参,难将皈处与人谈。 皈依(皈依佛门)是佛教徒的本愿,但皈依之后如何修行,需要自己参悟领悟。因此,在别人问你如何修持时,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因为这属于“皈依处”。 檐头昨夜风和雨,说得分明落二三。 昨夜檐头的风和雨,是大自然的景象,但当这些景象与佛法结合时,就有了更深的意义。在禅宗中,风和雨往往象征着无常和变化。而“说得分明落二三”则是说,即使风和雨再大
这首诗的译文是: 拿起一柄旗子,放一枪。 多从枝叶上抟量。 全身进入草地,全身出来,那个师僧没有一寸长。 注释如下: 1. 摘茶 - 指采摘茶叶的动作。 2. 拈一旗兮放一鎗- 意思是说在采摘茶叶时,要像拿一面旗帜一样轻松,同时还要像发射一颗子弹一样果断。 3. 多从枝叶上抟量- 意思是说在采摘茶叶时,要多观察茶叶的枝叶,从中进行判断。 4. 身入草出- 意思是说我在采摘茶叶的时候
【注释】 百尺竿头:高高的竿子顶端。一缕丝:一根细线。没提撕处急提撕:没有拉紧就猛地拉紧。离钩三寸(zhǐ):离鱼钩只有三寸的距离。虚空粉碎时:即水花四溅之时,形容鱼儿挣扎得十分激烈。 译文: 高高的竿子顶端挂着一根细线,在没有拉紧的时候突然猛地拉紧,离鱼钩只有三寸的距离。正当水花四溅、鱼儿挣扎得十分激烈的时候,它终于被拉上来。 赏析: 这首诗是写钓雪的。钓雪,即冬天钓鱼
【注释】 ①禅客:禅宗僧人。 ②辊(hé):指战局僵持,无法打破。 ③牛头:这里用为比喻。 ④马头:这里也用为比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禅客”是佛教的称谓。“长蛇阵”,形容敌人布下严密的阵势。“杀气连云”说明战斗激烈。“牛头向北”和“马头向南”都是以方位来比喻战场的紧张局势。全诗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战争场面,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
这首诗是一首咏梅诗。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形态和色彩,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下面是逐句释义: 姑射真人笑脸开,肯将颜色涴香腮。 这句诗描绘了一位仙女般的美人儿面带微笑,她的美丽足以让任何颜色都无法与之相比。这里的“姑射真人”可能是指传说中的西王母或者某个仙女形象,而“笑脸开”则形容她的面带微笑,充满了愉悦和喜悦。 仙游曾向桃源过,引得春风上面来。 这句诗描述了仙女曾经在桃花源中游玩的情景
【注释】 投笔:放下笔。 无心检点:无意修饰,即随意书写。检点:整理,修饰。 疏懒:马虎,不认真。 从教:任凭。 留取半生挥翰手:留下半生的挥毫作画的手。 崖前无事学耕云:在山崖旁无事地模仿云的姿态来耕作。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首句写放下笔的洒脱,次句表达随意书写、疏懒的情态,三四句描绘了诗人闲逸自在的生活态度和情趣。 全诗句意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
【注释】迷:迷糊。悟:觉悟,醒悟。山僧:隐士僧人。眼如眉:形容眼睛明亮有神。 新糊纸被烘来暖,睡到天明日上时。 译文:新糊的纸被在火炉上烘烤后变得温暖舒适,我睡得很香,直到第二天早晨才醒。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迷惘和觉悟的过程,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他既迷糊又清醒,既困惑又明了,既迷茫又豁达。他以一个隐士僧人的身份,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从不放弃希望
注释: 上头上面的和尚,让很多人讨厌,他很少像其他僧人一样憨态可掬。 不要说没有又轻易放过,生病时无力举起乌藤。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东寺和尚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僧侣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全诗语言生动,富有哲理性,值得细细品味
注释:经过无数次的风波和考验,我变得呆板无术口齿生疏。我不厌其烦地接待客人,但不要学聪明,不要像来的人那样自作聪明。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通过描写“拙斋”的环境与主人的形象,表现了他不愿随波逐流、不慕名利的高洁品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意。首联写自己因历尽风浪而变得呆板无术;颔联则以门前来客之多反衬自己的清高;颈联进一步点明“拙斋”二字,并劝诫友人莫要自作聪明。全诗语言朴实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