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璨
【注释】 偈颂十二首:唐代禅宗僧人为颂扬佛理而作的诗体,内容多是佛教教义。王臣:指朝廷大臣。 译文:心急火燎地想进山去,却信口开河谈禅理。引得朝廷大员们喜爱重用,又被捉住了,又抓回去。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因被朝廷重用而被捉回去的曲折经历,表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执著追求以及内心的矛盾。 第一句“心心急要入岩隈”,描绘出诗人迫切的心情,想要深入山林之中。这里的“岩隈”是山崖的边沿,象征着隐居的地方
【注释】 偈颂:佛家的一种韵文,用偶数句的平仄声调来表示某种意境或哲理。此诗即以偶数句的平仄声调来写景抒情。东篱:指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重阳:指重阳节。万古一重九:意为重阳节每年一次。黄花:菊花。三两枝:形容菊花数量不多。东湖:指西湖。随分:随意的意思。逢人不拈出:指不向别人炫耀自己。只么空双手:只是空手而已。醉杀天下人:意为使全天下的人都喝醉了。茱萸酒:一种有浓烈香味
注释: 诸人:指世俗之人。 山僧:指隐士。 诸人痛处:指世俗之人的痛苦之处。 山僧能忍:指隐士能够忍受世俗之人的痛苦。 单方一服当下和平,不必松根采茯苓:意思是只要吃一片单方药就能马上恢复健康,不需要去采集松树的根来制作茯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隐士与世俗之人的不同之处。诗中的“诸人病是山僧病”和“山僧病是诸人病”两句,表达了隐士能够超越痛苦,达到内心的平和
【注释】偈颂:佛门中的一种诗体。十二首:指佛教《十二部经》。偈(jie):即“颂”。 无量(wúliáng):形容罪过之多。复被公安追到:又被抓回,受追捕。 要得重整颓纲:要重新整顿纲纪。 不免再升此座:仍免不了再坐在这里。 赏析:这首诗的大意是:我隐于山林,犯下许多罪行,又被官府追捕。要想重新整理好国家纲纪,就难免还要坐在这个位置上。
【译文】 篷底欹斜着睡醒,君山就在两眉青。 浑家只管看云看洞庭,不管兴亡事。 【注释】 1. 偈颂:佛教术语,即佛经中的韵文或偶语。 2. 偈(jie):梵语的音译,意指韵文或偶语。 3. 二十五首:本篇是第16首。 4. 其十六:本诗为偈颂的第16首。 5. 蓬底:船上的蓬,即船篷。 6. 欹眠:倾斜着睡觉,形容醉态。 7. 君山:洞庭湖中三座山峰之一,在今湖南岳阳市西面。 8. 两眉青
【注释】: 偈颂(音jie sheng ),佛教中的一种说唱文学体裁。“偈”是佛教徒念诵佛经时常说的韵文,每句七字或九字,称为“偈”,合起来称为“颂”。颂的大意就是佛的教义,颂的大意也就是佛教的思想。 其二十: 释迦不是佛,达磨不是祖。 佛法满天下,诸人还知否。 【赏析】: 这首诗用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在诗行中反复强调,以突出其思想观点。 第一句:“释迦不是佛”
【译文】 没有蒲团禅板与众人争执,没有金圈栗蓬与众人争抢。 水清澈月光明亮,云雾散尽山峰露出。 山中的僧人夏季来到,赢得紧闭门户。 【注释】 偈颂:佛教的一种韵文诗歌,通常以四言或七言为主。偈颂的格式是四句一偈,每句用一个关键词来表达一种意思。 结夏:佛教中指夏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夏日图景。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山中的宁静和和谐。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
``` 放开也在我,捏聚也在我。 睦州担板汉,开口成话堕。 【注释】 1. 放开:指心无挂碍,自在自如的状态。 2. 捏聚:指心中有执着,难以放下。 3. 睦州:地名,今属浙江省。 4. 担板汉:挑担子的人,形容辛苦劳作。 5. 开口成话堕:指一开口就能说出很多话,形容口才敏捷或说话滔滔不绝。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放开”与“捏聚”的不同状态,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它的译文如下: 身陷重围,想要脱身却很难,我再次向敌人跪拜,请求投降,才得存活。 我的手脚都被敌人发现,如何能遮掩住?只能面对旁观者。 注释解释: - 偈颂:佛教中的一种诗歌形式,用于诵读佛经或讲述佛法。 - 重围:指敌人重重包围的困境。 - 身入:身陷其中。 - 脱身难:摆脱困境困难。 - 再拜:两次下跪。 - 投降:表示愿意屈服于敌人的意愿。 -
偈颂二十五首 其二十二 北人偶与南人会,借问如何吃荔枝。 口未开时先话堕,香甜二字且酬伊。 注释:在北方的人偶然遇到了南方的人,便询问吃荔枝的方法。 还没开口说话,就已经品尝到了美味。 “香甜”是形容荔枝的美味,也是对南方人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