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惠崇
【注释】 ①通番垒:即“通蕃”。唐初,唐太宗以“天可汗”自居,对西北少数民族实行招抚、羁縻政策。 ②降兵:指唐军被吐蕃打败后投降归唐的将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期间写的,写于公元763年。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但吐蕃乘机进犯西南边疆,攻陷剑南西川节度使严武所据成都。杜甫对此非常愤慨,于是写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朝廷不能抵御外侮的担忧。全诗语言平白如话
注释与赏析: - 露下牛羊静:天刚刚亮,牛羊们静静地吃着草。 - 河明桑柘空:阳光照在河面上,桑树和柘树的叶子已经落光了。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牛羊悠闲地吃草、阳光照耀下的河水和落光叶子的桑树和柘树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首先明确这是一首闺怨诗,写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全诗四句,每句七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意象鲜明,富有画面感;情感深沉,充满真挚的情感。 (1)拟古:即拟古诗,模仿古人的诗歌形式来创作诗歌。这里指仿效《诗经》的风格。 (2)幽禽迎曙响,佳木含春荣:幽禽迎曙响,幽禽,指鸟名,这里指喜鹊。古代迷信认为喜鹊能报时讯,所以人们常用它来象征吉祥。佳木含春荣,佳木,美好的树木
【注释】: 久别(jiu bié):长时间地离别。年颜改:岁月改变容颜。 相逢(fēng hóng):相遇。夜话长:夜间畅谈,时间很长。 赏析: 《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的五言绝句。此诗写诗人偶遇一村姑,两人相谈甚欢,不觉日已西垂,才发觉误入人家。诗中通过描写诗人与村姑深夜交谈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朴素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位美丽端庄的少女形象
【注释】 其十一:诗篇的第十一首。其,第一人称代词;道姓,询问姓氏;旋移家:不久又搬家了。 【译文】 多年没有说姓氏,几天就换了新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战乱中流离转徙的感慨。前两句说自己多年没有问人家姓什么了,因为战争的缘故,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安顿下来,也没有时间去问人家。后两句说,不一会,我就搬了家。“几日”指不长时间,这里指战争爆发后,诗人所住的村庄很快就被敌人占领了。“旋移家”
注释翻译:鸟儿飞回,山杉随着雪花飘落。僧人离去,石上积满云雾。 赏析:《鸟归杉随雪》和《僧去石沉云》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寂静而神秘的自然景色图。第一句“鸟归杉随雪”,描绘了一幅鸟儿归来、与杉树共舞的静谧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第二句“僧去石沉云”,则描绘了一个僧人离去后,石上的云彩逐渐消散的画面,给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感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
【注释】: 重:高。玉绳:星名,即天狼星。天近:指天体接近地面。 【赏析】: 此首咏露和月的佳作。前两句写露重,后两句写月低。全诗用词简练,意境幽深。作者巧妙地运用“金”“玉”“重”“低”等字,把露、月描绘得如梦如幻,令人遐想联翩
注释:我写诗惊动了太阳,弹剑却因春色而伤感。 赏析:此诗为杜甫晚年所作,诗人在成都的浣花草堂里闲居时作。“著书惊日短,弹剑惜春深。”是说读书的时间太短,弹剑的时候又太长。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情
【注释】 秋生剡江濆:秋天降临在江边。秋生,指秋天到来。濆(fén),岸上突出的部分。 清气日泱漭:清冷的山风吹动,江面泛着白波。泱漭,水势浩渺。 云归树欲无,潮落山疑长:云雾缭绕,似乎树都消失了,潮水退去,山显得又高又远。 偶坐还独谣:偶尔坐定,又独自吟咏。 故人:老朋友。遐想:思念。 夕景孤屿明:黄昏时分,一座孤零零的小岛显得格外明亮。夕景,夕阳下的景色。 暗虫四邻响:夜深了,四周的昆虫鸣叫
注释与赏析: 浪经蛟浦阔,山入鬼门寒。 经过蛟龙出没的大海(蛟浦)时,山峰进入鬼门关(即阴曹地府)而显得十分寒冷。 “浪经”指渡过,“蛟浦”泛指大海。“山”指山中,“鬼门”借指山的深处,“寒”是冷的意思。 译文: 渡过了波涛汹涌的大海,来到山中仿佛进入了阴森恐怖的境界。 赏析: 此诗描写渡海至山中的感受。首句写大海之阔,次句写山中之寒,两句形成强烈对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渡海后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