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麟
``` 明朝一棹夷陵过,始觉吴天楚地宽。 【注释】 - 《句》:何麟的诗歌作品。 - 夷陵:古代地名,位于今湖北宜昌县东。 - 明朝:指代某个具体的历史时刻或事件。 - 棹:船桨。 - 吴:古时对江苏和浙江一带的称呼。 - 楚:古代楚国的别称,这里可能借指湖北地区。 - 天、地:泛指天地之间,广阔无垠的空间。 - 宽:宽广,辽阔。 【赏析】 此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图
注释1:句四:指《红楼梦》中的“玉箸金钗”,形容女子梳妆的器具。 赏析1:此句描绘了梁山泊上的女子们美丽如画,她们的发饰也异常华丽,是天下最为精致的。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梁山好汉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的追求。 译文:梁山上的韭菜黄得如同金子一般,而她们用来梳妆的玉簪、金钗更是数不胜数。 注释2:句五:指《红楼梦》中的“玉楼春”。 赏析2:此句通过“玉楼春”这一意象
注释 岑楼:高耸入云的高楼。楚塞:指楚国的边塞。这句说这岑楼是楚国边塞上的。不知元:本来。国西门:指楚国国都郢城,即今湖北江陵。这句说不知道原来这里是楚国的国门。 赏析 此诗写诗人经过楚塞时所见到的一座高大的楼。从“但见”二字看,诗人是有意要表现这座岑楼的宏伟壮观,因而用“名楚塞”三字来形容它。然而,诗人在惊叹之余,却有意外的感觉:“不知元是国西门?”。诗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
【注释】楠木枯死后又复活,两块石头合并后缝隙不见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山石的奇特景象。前两句“一楠枯再生”,意思是说楠木枯死后又复活;“两石合无罅”意思是两块石头结合后没有缝隙。整首诗通过写山石的“枯死”和“复活”以及“两石合无罅”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颂扬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外大父丞相初登科为雒县主簿,经过摄𡊚窑镇税官留诗护国寺中,令狐监征录以见寄,谨再拜追和而记其后。 注释:外大父:指白居易的叔父白居易。洛县主簿:官职名,负责管理洛县的行政事务。摄𡊚窑镇税官:在𡊚窑镇担任税务官员。护国寺:佛教寺庙。令狐监:可能是白居易的朋友或同僚。见寄:收到他人的来信或诗。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恭敬。追和
【解析】 这是一首咏佛图寺的诗。诗人在寺庙中,看到“生公讲堂”的墙壁上画有佛像,便题写了这首诗。 生公:即慧可(547-673),俗姓周,河南人。南朝梁时期著名僧人,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因受戒于慧能,故又称“六祖”。慧可初从慧思学禅。后闻弘忍名高天下,便去依之。弘忍看破其心,命其作偈以自见,慧可应声而诵:“未来佛出世,当有真法眼。”弘忍大惊,知其是法器,遂付以衣钵。后来慧可传其法于慧忠、僧灿等人
注释: 东林院:指东林寺,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 此地非庐岳:这里不是庐山。 陶靖节:即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 僧异远头陀:僧人与众不同,像远方的和尚一样。 赏析: 这首诗以陶渊明自比,表达了他对于东林寺的独特感受。首句“此地非庐岳”,表明作者并非从庐山出发,而是从别的地方来到了这里。次句“东林邂逅过”,则暗示了作者与东林寺的缘分。第三句“我羞陶靖节”,则是作者的自我调侃
此地非庐岳,东林邂逅过。 我羞陶靖节,僧异远头陀。
传翁遗墨剩咨嗟,四海当年尚一家。 大老不为今日用,小诗徒遣后人夸。 兴来思跨巴滇马,归去方乘下泽车。 燕麦兔葵僧舍里,何如梦得访桃花
平地涌岩壑,棱层惊大雄。 何曾远人世,直欲傍天宫。 白虎威灵在,赤乌缘影空。 生公能说法,音与塔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