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齐贤
【解析】 此词上片写行经大散关的所见所感,下片抒胸中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词牌名。此为作者自度曲,又名《南乡子》或《木兰花慢》。 “水调歌头”是词牌,这里用来押韵,“大散关”是地名,这里指代词作中的“我马”。 “碧溪曲”三句,描绘了从碧溪到乱山的旅途风光,以景衬人,烘托出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 “山中”两句,描写了在乱山丛中行进时的情景,表现了词人不畏艰险
【注释】《木兰花慢》词,作者为南宋诗人辛弃疾。这是一首赠别李将军的作品。 (1)将军真好士:李将军真是一位好士。 (2)识半面,足吾生:指认识李将军,对我就很有益处。 (3)西自岷峨:指四川的岷山、峨眉山一带。岷峨,泛指四川的高山。 (4)北来燕赵:指从河北一带迁徙到燕地的赵国。燕赵,今河北、山西一带。 (5)并辔论情:指李将军和我一起乘车谈心。 (6)稚子:小儿子。候渊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诗歌,从题材入手,把握诗歌主题;然后抓住诗人的情感变化,联系诗中的景、物,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作答。解答此题要抓住诗歌主要描写景物,并结合注释理解其含义。 “栖鸦去尽远山青”,栖鸟的叫声消失,远处的青山一片青翠。 “看暝色、入林坰”,“暝”指日暮时分,天色昏暗,作者看着暮色渐渐融入林野深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处容”,即处容翁,新罗国的一位名士。碧海:指大海,这里指朝鲜东海之滨。贝齿:指女子的牙齿。赪唇:《尔雅》曰:“赤色为赪”,“赪”在这里是红的意思。歌夜月:指在夜晚唱歌,以月亮为背景。鸢肩紫袖:形容女子的身材修长、衣着华丽。鸢肩,即鹰肩;紫袖,紫色的衣袖。舞春风
【注释】 九成台:即九疑山。传说舜放逐在九嶷山,故有“九成台”之称,后因以“九成台”借指九嶷山。 凤不来兮辽东海:凤鸟不飞来至辽东的海边。 高台已荒天未改:高高的台榭已经废弃,而天空依旧没有变化。 当时别舜返昆丘:当年辞别舜帝返回到昆仑山。 如何一去三千载:怎么一去就是几千年。 青琅玕:一种青色美玉。 孤栖未必天霜寒:孤独地栖息不一定就一定是因为天气寒冷。 致君尧舜我有术,来仪好向虞廷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则天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久客万事慵,好古意未歇。 停骖问遗民,枉道寻断碣。关辅古帝畿,壮观不湮没。千年阿婆陵,百里见城阙。 根连陇坂长,气压秦川阔。麒麟与狮子,左右势驰突。侍臣罗簪缨,左右列鈇钺。 当时竭财力,虑欲锢扃钥。兴废理难逃,久为狐兔窟。忆昔阴乘阳,四海忧祸烈。 牝鸣殷家索,燕啄汉嗣绝。文皇顺天心,百战启王室。居然攘神器,肯念黄裳吉。
郑瓜亭 忆君无日不沾衣,政似春山蜀子规。 为是为非人莫问,只应残月晓星知。 注释: 郑瓜亭:指郑板桥的“板桥”二字,取其谐音“苦瓜”,寓意人生苦短,要珍惜时光。 沾衣:衣服上沾满了泪水。形容思念之深。 政似春山蜀子规:春天的山景如同蜀地的杜鹃,声音凄厉,让人感到哀伤。这里用来形容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为是为非: 指是非对错不分,无法分辨。 人莫问: 人们不要问,表示自己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居士恋》。全诗共四句,每句都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 鹊儿啼鸣于篱笆间,引得花枝摇曳;蜘蛛织网于床头,编织出美丽的梦。 余美归来应不远,主人公期盼着美好的未来;精神早已报人知,他已将内心的感受传递给他人。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场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对友情
夹道修篁接断山。小桥流水走平田。云间无处寻黄鹤,雪里何人闻杜鹊。 夸富贵,慕神仙。到头还是梦悠然。僧窗半日闲中味,只有诗人得秘传
宿雨连明半未晴。跨鞍聊复问前程。野田立鹤何山意,驿柳鸣蜩是处声。 千古事,百年情。浮云起灭月亏盈。诗成却对青山笑,毕竟功名怎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