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凤
这首诗描绘了仙华山采茶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 诗人以“轩娥遗瑞草,仙掌撑何年”开篇,通过对仙人遗下的神奇草药“瑞草”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接着,“苗蕊矗空壁,殊根蟠远天”两句,进一步展现了仙华山中植物的生长环境,既高耸入云,又根深地底,形象生动地勾勒出了仙华山的独特风貌。 “蒙头莫可斸,垂脚或争传”一句
三吴漫游集唐 宋代方凤诗作赏析与解读 诗词原文 不堪惆怅满离杯,水碧沙明两岸苔。 无限塞鸿飞不度,二陵风雨自东来。 译文注释 诗句翻译 1. “不堪惆怅满离杯”:无法忍受离别的愁绪,心中满是悲伤。 2. “水碧沙明两岸苔”:清澈的水波映照着碧绿的沙洲,两岸长满了青苔。 3. “无限塞鸿飞不度”:无数的大雁向南飞翔,却永远无法越过这座桥。 4. “二陵风雨自东来”
【注释】 三吴漫游集唐:唐代诗人孟郊的组诗。孟郊(751—814),字东野,武阳(今河北邯郸)人,中唐杰出诗人之一,有“诗囚”之称。一生困顿,屡试不第,曾漫游江淮、齐赵等地。 边风萧飒动江城,独上高楼故国情。 碛里征人三十万,空教弟子学长生。 【赏析】 孟郊是中唐著名诗人,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他的诗以苦吟著称,语言质朴凝练,构思缜密,风格沉郁顿挫,多反映民生疾苦
三吴漫游集唐 愁看直北是长安,云树深深碧殿寒。 心折此时无一寸,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 愁看直北是长安,云树深深碧殿寒。 注释:直北,指北方;长安,古都名,此指京城所在之地;云树,形容树木被云雾缭绕的景象;碧殿寒,用“碧”修饰的宫殿显得更加寒冷。 心折此时无一寸,梦魂不到关山难。 注释:心折,形容心情沮丧或极度伤感;梦魂,指梦中的灵魂;关山,泛指远方的山川。 赏析:
【注释】 三吴漫游集唐:指唐代诗人李白的《游三吴》诗。 洞庭西望楚江分,回首姑苏是白云。 洞庭湖西面的远山与长江分界,回首望去是姑苏城的一片碧云。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时重谒圣明君。 今天在南湖采薇蕨,不知何时能再见圣明之君。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之情。首联即点出“游”的主题,以洞庭、楚江、姑苏等自然景物作为背景,烘托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看到一位游子站在高高的江头
诗句如下: 江上巍巍万岁楼, 今春花鸟作边愁。 伤心欲问南朝事, 凤去台空江自流。 译文如下: 在江上的雄伟万岁楼上,看着春天的花鸟,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忧愁。 心中不禁想问,那些发生在南朝的事情,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江水悠悠地向东流淌。 赏析如下:《三吴漫游集唐》是宋代方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三吴漫游集唐》通过描绘江上万岁楼的壮丽景象
注释:竹杖芒鞋,去云林上人处未能;鞅尘十丈,辛苦相留。去来今了三生事,输尔寒岩宴坐僧。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与云林上人之间深厚的友谊。首句“竹杖芒鞋去未能”,描绘了作者初到云林上人的住所时的情景,虽然已经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但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道路遥远、天气恶劣等)而未能立刻前往。第二句“鞅尘十丈苦相仍”,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准备过程中的艰辛。鞅尘十丈,形容尘土飞扬的景象
【注】 三吴:指今江苏浙江一带。唐开元天宝年间诗人王维曾游历过这一地区,并写下了不少描写当地山水的诗篇。集唐:指将唐代诗人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编成集子。 峨(ē):高耸。 汉使:指出使西域的使者,这里泛指远行者或游子。萧关外:汉代出塞的关口在今甘肃境内,这里泛指边陲之地。 龙堆:沙漠,这里指遥远的边塞。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地风土人情的诗。首句写三吴(今江浙一带)的风光,次句写边思
【注释】 江南江北望烟波:江南江北,指吴越地区。烟波,泛指江湖水雾。 南国浮云水上多:南方的浮云多。 共说总戎云鸟阵:共同谈论着总戎(即总领)指挥的云鸟战阵。 中原将帅忆廉颇:中原的将帅怀念廉颇(赵国名将)。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在分别之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作了深情的勉励和祝福。 首句写江南江北眺望烟雾迷蒙的水面。“烟波”二字用得贴切,不仅写出了水波荡漾的景色
注释: 小哉蛮触战:小小的战争。蛮指西南夷国,触指蜀地。 鄙甚蛙黾怒:很浅薄,像青蛙蚂蚁那样微不足道。 达人:通达的人。 大观:广阔的视野,深远的见识。 本以和平故:本因为追求和平的缘故。 赏析:《杂咏十首》是唐代李绅所作的诗篇。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唐朝大臣、诗人。曾任淮南节度使、镇海节度使等职,官至中书侍郎、平章事,封舒国公。晚年任同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