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凤
【注释】 ①杂咏十首:即《杂咏》的十首小诗。这是组诗的序言,说明这组小诗的内容,是抒写不同动物的生活情态,以寄慨叹之意的。 ②鹍鹏奋云霄:指传说中的鲲鹏搏击长空的雄姿,比喻志士奋发有为,凌云壮举。 ③尺鴳(yǎn)栖野草:指鹪鹩(jiā xiǎo)在荒野上筑巢的情态,比喻才德低微的人,也能安居自乐。 ④物各适其天:物各有其本性和天赋的能力,应发挥各自的才能。 ⑤夫岂论大小:难道可以以大小论贵贱吗
蚕茧每利人,蛛网偏害物。 利害夐不同,其间仅丝忽。 注释:蚕的幼虫吐丝结成茧,人类用它做成丝绸、绢帛等物品;蜘蛛结网捕捉飞虫。它们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利害关系,然而,在它们的丝与网的相互关系中,似乎只有短短的一瞬间。 赏析:诗中的“蚕”与“蛛”,都是昆虫。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却截然不同。蚕为人类提供丝绸、绢帛,是对人类有用的动物;而蜘蛛则是人类的天敌之一,其捕食的对象大多是飞行中的昆虫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能对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作答。如“葳蕤不记名”:葳蕤,即草木茂盛;不记名,意为不知其为何树;“绝壁”“挂缕缕”,是说悬崖峭壁上生长着茂盛的树木,像丝带一样垂挂在山崖上。“果否垂衣年”:衣年,指衣钵传人,即后继有人;垂衣,意喻后人可以不必亲自劳动而继承衣钵。这两句的意思是
注释:冒雨渡过浦阳江 痴云千顷压江隈,寂寂篮舆破午烟。 树杪楼台看近郭,渡头波浪忽滔天。 舟依曲港难回楫,径转高陵每得筌。 谁向龙山夸海国,一声铁笛女墙边。 译文: 痴云千顷压江隈,寂静的篮车在午后的烟雾中行进。 在树木的顶端观看楼台,可以看见城郭近处的景象;渡口的波涛突然翻滚起来,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船只沿着弯曲的港湾行驶,难以回到原路,只能沿着山路前行,每经过一个弯道都可以找到出口。
“八景胜概华柱丹光”是一首源自宋朝的诗,由诗人方凤创作。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八景胜概”指八个风景名胜的概述。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八个著名景观或美景。 2. 第二句:“华柱丹光”形容华丽的柱子在阳光下闪耀着红光。这描绘了一座宏伟建筑的华丽装饰和壮丽景象。 3. 第三句:“峡中候帝子”在峡谷中等候帝王的子嗣。这可能暗示了某个地方是帝王的居所或者有与帝王相关的传说故事。 4.
注释:蜜蜂筑巢开门窗,蚂蚁穴中守官位。 终究万物皆如此,梦幻世人知否?
书示同志 尚觉浮名累,樵渔寄此身。 寻盟潜勖德,证业喜知新。 气谊生无间,文章合有神。 毋徒涉城市,出处任风尘。 注释: 尚觉:还感到。浮名:虚名,虚荣的名声。樵渔:打柴、捕鱼的人。寄:寄托。 寻盟: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潜:暗中,私下里。勖:勉励,激励。德:德行。 气谊:意气和情谊。生:有。间:隔阂,障碍。 文章:指文学创作。合:应当。 毋徒:不要。徒:白白地。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为宋代诗人杨万里,题目为《吴清翁石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内容: ``` 金椎谁奋破山霆,趋石浑疑走六丁。 间道便须横螮蝀,长竿先已竖蜻蜓。 济川作略君堪纪,吟雪行藏我欲经。 领取溪山好风月,更看高架翼然亭。 ``` 逐句释义与译文 1. 金椎谁奋破山霆:金椎(即金锤)谁奋力击破了山中的雷霆?这里的“山霆”可以理解为山中的雷声或雷电
注释:雪花溅起,像是用石磨碾过的;流云迎面升起。 突然遇到绿毛的仙,他来到河边一起洗骨髓。 赏析:此诗为写景抒情之作。首句“飞雪溅𥓂砑”以飞雪作比,形容雪之洁白、晶莹、纯净,也形容诗人对雪的喜爱之情。第二句“流云当面起”描写了流云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面对这景象时的情感。第三句“邂逅绿毛仙”,写出了作者与仙人的偶遇,也表达了自己对仙人的仰慕之情。第四句“临流同洗髓”,描绘了仙人与诗人共同洗髓的画面
第一句“八景胜概华柱丹光”,是说八景之胜,在于其华美的柱子上所绘的红色。 第二句“紫车贮药壶,日夕发光怪”,描述了紫色车辆(紫车)中装载着药物(药壶),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耀眼,如同发光一般。 第三句“不道洞府深,翻嫌八荒隘”,表达了诗人对于洞府(指道教中的神仙居所)的深邃与广大感到惊讶,同时也对外界的广阔空间表示出一种不满或者遗憾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