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云千顷压江堧,寂寂篮舆破午烟。
树杪楼台看近郭,渡头波浪忽滔天。
舟依曲港难回楫,径转高陵每得筌。
谁向龙山夸海国,一声铁笛女墙边。

注释:冒雨渡过浦阳江

痴云千顷压江隈,寂寂篮舆破午烟。

树杪楼台看近郭,渡头波浪忽滔天。

舟依曲港难回楫,径转高陵每得筌。

谁向龙山夸海国,一声铁笛女墙边。

译文:

痴云千顷压江隈,寂静的篮车在午后的烟雾中行进。

在树木的顶端观看楼台,可以看见城郭近处的景象;渡口的波涛突然翻滚起来,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船只沿着弯曲的港湾行驶,难以回到原路,只能沿着山路前行,每经过一个弯道都可以找到出口。

谁能向龙山炫耀他的国土辽阔啊,只听到一声铁笛声从女墙上传来。

赏析:

这首《冒雨渡浦阳江》通过诗人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浦阳江雨中的壮美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诗的开头两句“痴云千顷压江隈,寂寂篮舆破午烟”,以痴云和破午烟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压抑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后面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浦阳江雨中的壮丽景色。

诗人转向了浦阳江上的景色。他写道:“树杪楼台看近郭,渡头波浪忽滔天”,通过树梢上的楼台和近处的城郭,展现了浦阳江上的壮观景象。这里的“近郭”一词,不仅指近处的城郭,更是指浦阳江的岸边,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浦阳江上的风景并非总是那么壮观。诗人接着写道:“舟依曲港难回楫,径转高陵每得筌”。“舟依曲港”和“径转高陵”这两个词语,描绘了浦阳江上的曲折和复杂。而“难回楫”、“每得筌”则表达了诗人在浦阳江上行走的艰难和不易。

诗人以“谁向龙山夸海国,一声铁笛女墙边”收尾,既点明了浦阳江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这里的“龙山”一词,指的是浦阳江的上游,而“海国”则暗指浦阳江的水深如海。

整首诗通过对浦阳江雨景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