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述
东南抗使旌出自《送张待制知越》,东南抗使旌的作者是:李昭述。 东南抗使旌是宋代诗人李昭述的作品,风格是:诗。 东南抗使旌的释义是:东南抗使旌:东南方向迎送使者的大旗。这里的“抗使旌”指的是作为使者携带的旗帜,象征着朝廷的权威和使命。 东南抗使旌是宋代诗人李昭述的作品,风格是:诗。 东南抗使旌的拼音读音是:dōng nán kàng shǐ jīng。 东南抗使旌是《送张待制知越》的第2句。
严助厌承明出自《送张待制知越》,严助厌承明的作者是:李昭述。 严助厌承明是宋代诗人李昭述的作品,风格是:诗。 严助厌承明的释义是:严助厌承明:严助对承明宫的厌倦。严助,西汉辞赋家;承明宫,汉宫名,汉武帝时建,为议政之所。此句意指严助对朝廷政事感到厌倦。 严助厌承明是宋代诗人李昭述的作品,风格是:诗。 严助厌承明的拼音读音是:yán zhù yàn chéng míng。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送张待制知越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为即将前往越国的张待制作别,并表达对张的祝愿之意。 2. 严助厌承明 - 严助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官员,这里可能借用严助的典故,意指张待制在朝廷中地位显赫。 3. 东南抗使旌 - “抗”字意为“抗拒、面对”,这里的“使旌”指的是使者的标志或旗帜。整句意思是说张待制将代表朝廷在南方地区进行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4. 箕裘汉相子 -
【注释】: 书用师庵 架泉龛石搆幽栖,竹树阴森锁翠微。 珍重支郎得高趣,一庵一榻自忘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的书斋,并表达其对友人寄情山水、隐逸山林的向往之情。 首句“架泉龛石构幽栖”描绘了一幅山居图景。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环境可以让人远离尘嚣,静心养性,达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 次句“竹树阴森锁翠微”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意境。竹子和大树交织成的绿色屏障,如同一道天然的屏障
架泉龛石搆幽栖,竹树阴森锁翠微。 珍重支郎得高趣,一庵一榻自忘机。
严助厌承明,东南抗使旌。 箕裘汉相子,屏翰越王城。 胜概须留赏,仙舟莫计程。 湖光八百里,风月有馀清。
宋深州饶阳人,字仲祖。 李宗谔子。 以荫入仕。 赐进士出身。 历河北转运使,措置抚定江陵屯兵动。 徙知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而欲为乱,因昭述而寝其谋。 累迁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水灾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官终尚书右丞。 卒谥恪。 生卒年
宋深州饶阳人,字仲祖。 李宗谔子。 以荫入仕。 赐进士出身。 历河北转运使,措置抚定江陵屯兵动。 徙知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而欲为乱,因昭述而寝其谋。 累迁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水灾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 官终尚书右丞。 卒谥恪。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