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济
【解析】 本首诗是诗人游览甘露寺后,凭栏而吟的五言绝句。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题甘露寺”四字,点明了题咏对象。“云阙漏微照”,点明时间、地点和气候条件。“心随帆影远”写出了作者游观时的心境。“今古几兴废,山川无变更”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和对江山不变的赞美之情。结尾两句写诗人倚阑吟唱,江水拍打岸边,潮声阵阵而来。此诗结构严谨,意境开阔,语言清丽。 【答案】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七绝。诗中“栏边”二字点出了地点,“潮信”“人家”“树杪”“笋鞭”“蛛网”“松古”“山高”等词句,都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眼前的景象。 其一 栏边:栏杆旁边。 其二 潮信:潮水的信使。 其三 人家:指近处的村庄。 其四 树杪(miǎo):树梢。 其五 笋鞭:嫩竹鞭。 其六 蚁:小虫。 译文: 潮水在栏杆旁涌过,把人家的树梢分成两半。嫩竹鞭儿遮住了蚂蚁,蜘蛛网碍不住蚊子飞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秋兴八首·其一》。以下是逐句释义和关键词注释: 1. 诗句: - “伤秋愁不断,邻杵已鸣霜。” - 关键词注释:“愁”指因秋天到来而引发的哀愁之情。「邻杵」是指邻居在捣衣(洗衣服)时发出的声音。「霜」表示季节已经转为秋季,气温降低。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因秋风起、天气变凉而感到的凄凉和忧伤。 2. 译文: - “悲伤的秋风吹不断,邻家捣衣声已经响起寒霜。” 3. 赏析:
【注释】 家:这里指农家。 摇旆(pèi):摇动旗子,泛指行旅、远行者。 收犁(lí):把犁头收起来。 槿(jǐn)花:木槿花。 柴门:即篱门。 【赏析】 《鲍家田》,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此诗是诗人在游历途中所写,抒发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农事活动的关心。首句“摇旆家家酒”,描绘了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美景;二句“收犁处处村”,则勾勒出一幅忙碌的乡村劳作图。三至六句则分别从井口、篱根
【注释】 横木:横放的小木桩,供人踩脚过溪。 瘦筇:竹制的手杖。筇,即“筇竹”,一种竹子。 谙:熟悉,通晓。 屐:木制的鞋。 黄鸟啼:黄莺的鸣叫声。 多情双蛱蝶:多情的蝴蝶飞过来落在人的衣帽上。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中主要描绘了溪边景色和诗人的所感所想。首句写溪边的横木,次句写藤萝覆盖的小路,第三句写乱石,第四句写出新泥,第五句写绿荫,第六句写鸟鸣
摇旆家家酒,收犁处处村。 草深迷井口,槿密拥篱根。 绿水明秧本,青山失烧痕。 多应忌蚕事,畏客掩柴门。
潮信栏边见,人家树杪分。 笋鞭遮过蚁,蛛网碍飞蚊。 松古藏灵药,山高落冷云。 吾庐远城市,花草故欣欣。
横木渡前溪,藤深路欲迷。 瘦筇谙乱石,老屐带新泥。 尽日绿阴合,有时黄鸟啼。 多情双蛱蝶,飞傍帽檐低。
吴济,字巨川(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二),号廉静(《咸淳临安志》卷三○),将乐(今属福建)人。 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 (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 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知龙州。 九年,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今录诗五首。 生卒年:?-
吴济,字巨川(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二),号廉静(《咸淳临安志》卷三○),将乐(今属福建)人。 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 (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四)。 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知龙州。 九年,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今录诗五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