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称
习静山房 其一 潜虚念无事,幽斋闭空林。 超然燕坐间,孰识静者心。 悠悠尘虑忘,悄悄天籁沉。 良斯守玄默,何必丘中琴。 注释: 1. 潜虚念无事:在深山的宁静中思考着无事之境(即超脱世俗、清静无为的生活)。 2. 幽斋闭空林:在幽静的书房中闭门不出,远离尘嚣。 3. 超然燕坐间:在闲适自在的氛围中悠然自得地坐着。 4. 孰识静者心:谁能够了解真正的安静之心呢? 5. 悠悠尘虑忘
逐句释义及赏析 守默其三: 守默,保持沉默。这里的“守默”可以理解为保持沉默的态度或行为。 便便夸毗子,辩口相矜欺: 夸毗子可能是指善于言辞、喜欢辩论的人。这里用“夸毗子”来形容那些喜欢争辩、善于言辞的人。 宁知起羞训,悖出来亦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些人不知道羞耻,即使受到责备也会反驳,这样的行为是违背道德的。 一朝扪舌悔,四马旷莫追: 扪舌悔指的是在反省之后感到后悔
拙斋 浑沌七日死,众巧雕斲之。 孰知希夷初,民生乃无为。 所以汉阴叟,机事戒莫施。 抱瓮岂不劳,我心恒自怡。 译文: 拙斋 混沌的天地形成后经历了七天就消亡了,众工匠用巧夺天工的手段来雕琢它。谁能知道原始的混沌状态是最初的,人们开始生活后才没有了造作和刻意追求。所以汉代隐士汉阴翁,提醒人们不要在机巧上花费太多心思,要淡泊明志,安守自然。怀抱着瓦罐劳作也不觉得辛苦,我的内心总是感到快乐。 赏析:
【注释】躁妄伐天性,指人浮躁而自大。幽元养明神,指人深沉内省,修养精神。啬夫雄,指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喋喋忘苦辛,指他们只知喋喋不休、自吹自擂,却忘了自己的辛苦。辩钜恒若讷,指他们虽然能言善辩,但往往口是心非。辞多非吉人,指他们的言辞华丽而不切实际。君看桃李花,无为祸所邻,比喻那些看似美好却会招致灾难的东西。 赏析:这首诗通过讽刺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谦逊和务实的赞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 尘居厌湫隘(尘居:尘世的居所;湫隘:狭窄潮湿的地方) 抗节慕远游(抗节:保持节操;慕远游:向往远方的旅行) 道逢佺乔侣(佺和乔都是神话中的仙人,这里指的是仙人的伴侣) 假以双翠虬(假以:借以;双翠虬:指两条青绿色的龙) 周览六合虚(周览:周游;六合:指天地四方) 阆风不可留(阆风: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诗句释义 1 黄中贵通理,至文斯黯然:黄中指的是黄金,象征贵重和尊贵。贵通理意味着理解深刻。至文指最高的文学成就,但在这里显得暗淡无光。 2. 如何表暴士,藻饰徒外鲜:如何表达粗鄙的士人?他们的装饰虽然华丽,但只是外表的光鲜,缺乏内在的真实与深度。 3. 斯人当自治,斋居日乾乾:这样的人应该自我约束,保持简朴的生活。每天的努力使内心充实而坚定。 4. 褧衣服明训,白贲守圣言:衣服上有明文的教导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要点、语言特点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逐句分析其表达技巧及效果,最后点明其艺术特色。此题要求考生先写出诗句,再写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守默其二”是题目,意思是第二部分的诗篇。第一部分写哲人谨慎处世;第二部分写内省慎独;第三部分写金人的遗训和《白圭》的遗编;第四部分三复不忘,令名与全。
注释: 1. 自牧居士与玉壶道人古囊善复二师共结三生之社书来与余论老释二师遂用答之:这是自牧居士和古囊善复二师在三生之社中写的,用来和我讨论关于老庄的思想,我因此作了这首诗。 2. 观空泯群有,崇虚悟真玄:观察虚空(宇宙万物)而消除所有物质存在,追求空虚(虚无主义)从而领悟到真理。 3. 微言扫烦障,妙契排冥筌:微妙的言论能够清除烦恼障碍,精妙的契合能够排除迷茫的象征。 4. 况之憩远迹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把握诗歌情感、赏析作者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送陈贡士”“赏析”,然后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语言风格进行具体分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首联“陈生江海士,趿履当豪门。”交代了送别的对象,诗人称他为“江海士”是说他有大海一样辽阔的胸怀,“趿履当豪门”,表明陈生的官位并不高
守默 其一 砺石鼓天谗,敖客司南箕。 昭兹卷舌戒,可喻缄口辞。 无言希圣谟,守中当我师。 谁知渊默中,成贷良在兹。 【注释】: 1、砺石鼓天谗(cán):以砺石为鼓,声如雷霆,以警醒世人。 2、敖客司南箕(ī):比喻有才能的人像司南一样,可以辨别方向。 3、昭兹卷舌戒:明白地告诫人们不要轻信谣言。 4、缄口辞:闭嘴不言。 5、渊默中:指内心深沉,沉默寡言。 6、贷(dài)良:指贤能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