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空泯群有,崇虚悟真玄。
微言扫烦障,妙契排冥筌。
况之憩远迹,邈在云萝巅。
空香入人境,花雨来诸天。
三缘等无生,众妙同自然。
喻心了无取,濯濯如清莲。
襄城除害马,祗舍留真铨。
愿君解明月,示我造劫前。
注释:
- 自牧居士与玉壶道人古囊善复二师共结三生之社书来与余论老释二师遂用答之:这是自牧居士和古囊善复二师在三生之社中写的,用来和我讨论关于老庄的思想,我因此作了这首诗。
- 观空泯群有,崇虚悟真玄:观察虚空(宇宙万物)而消除所有物质存在,追求空虚(虚无主义)从而领悟到真理。
- 微言扫烦障,妙契排冥筌:微妙的言论能够清除烦恼障碍,精妙的契合能够排除迷茫的象征。
- 况之憩远迹,邈在云萝巅:更何况他的足迹已经远去了,他的身影仿佛在云霄之上。
- 空香入人境,花雨来诸天:空中飘散的香气进入人间,天上的花雨降临了。
- 三缘等无生,众妙同自然:三种缘分等同无生(佛教语),各种美妙的事物都是自然而然的。
- 喻心了无取,濯濯如清莲:比喻自己的心境是无所取求,如同清澈的莲花。
- 襄城除害马,祗舍留真铨:襄阳城的除害马被除去,只留下真铨(真谛)。
- 愿君解明月,示我造劫前:希望你能理解明月,让我能够在造物之前就理解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自牧居士和古囊善复二师共同创作的,用以论述老庄思想。全诗以议论为主轴,结合景物描写,展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自牧居士与玉壶道人古囊善复二师共结三生之社”表明了作者与两位道家大师的关系,他们共同结成了一个精神的社区,这个社区代表了他们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
第二句“观空泯群有,崇虚悟真玄”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虚空的理解,他认为虚空是超越物质存在的,而空虚则是对真理的领悟。
第三句“微言扫烦障,妙契排冥筌”则进一步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微妙的语言可以清除一切困扰,而精妙的契合则能够超越迷茫的象征。
接下来的四句“况之憩远迹,邈在云萝巅”则是作者对于这两位大师的描绘,他们的足迹已经远离,但他们的身影仍然高悬在云端之上。
第五至八句则转入对诗人自身的表述,“空香入人境,花雨来诸天”描绘了空气中的香气和天上的花雨,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宇宙万物的联系。而“三缘等无生,众妙同自然”则强调了万物的平等和自然的法则。
第九句“喻心了无取,濯濯如清莲”则表达了诗人的心性如同清莲般洁净无瑕。而最后的十句“襄城除害马,祗舍留真铨”则暗示了襄阳城的除害马被除去,只留下真诠,即真正的智慧。最后一句“愿君解明月,示我造劫前”则是希望对方理解明月的含义,让自己能够在造物之前就理解它。
这首诗通过对道家思想的阐述和诗人自身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宇宙万物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