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缜
送夏景升少参之湖广 全楚山川古六藩,于今凋瘵不堪论。 旬宣全藉经纶手,屏翰还参造化恩。 旌节摇春临汝汉,福星随路报薇垣。 况闻乐道能清节,活水从来定有源。 注释: - 全楚山川古六藩:全楚,指的是整个楚国。山川,代指楚国的山川。六藩,指的是楚国的六个封地或诸侯国。 - 于今凋瘵不堪论:现在的楚国已经衰落,无法用言语来描述。凋瘵,形容国家、民族衰败的状态。不堪论,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
【注释】 暮雨郊游: 傍晚时分,郊野出游。 门次: 即“步韵”,指诗的韵脚相同。桐江: 地名,在今江西省境内。许启衷:诗人姓名。 清景:清明美丽的景色。信马:任意地骑着马行走。领:领略、欣赏。物华:万物的精华。 柴门:用木柱或竹杆编成的篱笆门,用以挡风遮雨或作为进出通道。柳条垂挂下来,随风摇摆。几人:几个人。抱瓮:指挑水的人,抱着瓦罐去打水。浇花:给花浇水。 苔石:长有青苔的石头。闲草:闲散之草
【注释】 同李容正夏景升谒包孝肃祠次马紫崖学士韵:与李容正一同游览包拯的祠堂。李容正是宋代名臣、文学家,曾任右司郎中,后出知杭州;马紫崖学士即马知节,字紫崖,北宋大臣,曾任吏部侍郎。 谁凿天河露玉盘,登临却在画中看:是谁凿出了天河中的月亮?登上高处,却像是在画中一样。 高祠隐映丹青像,正笏分明谏诤官:高高的祠堂隐约地映照着画像,他手中拿着朝服(象征他曾经是朝堂上的官员)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曾于同榜识英贤,忽忽于今二十年。 - 释义:在同年考试中认识了许多英明的贤者,转眼间已经过去了20年。 - 注释: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相识之人的怀念和时间的流逝感。 2. 一铗饱知霜剑利,五花新试越罗鲜。 - 释义:手中的宝剑因为长时间未使用而变得锋利(一铗),新换的越罗衣(越罗是越地出产的丝绸)色彩鲜艳。 - 注释:这里的“一铗”指的是诗人手中久未使用的宝剑
【注释】 1. 同侍御李容正地曹夏景升过羊栈岭:李容正,唐代诗人。 2. 极险峻:非常危险的地方。 3. 巑(ji)岏(pú):山石高耸的样子。 4. 世路:世间的路。 5. 栈道:古代在峭壁中开凿的山路。 6. 天外去:形容行走之快。 7. 画中看:如画般美丽。 8. 阮籍穷犹醉:阮籍穷困潦倒却能自得其乐,醉酒不拘礼制,放荡不羁。 9. 王阳阴亦安:王阳,即王导,字茂弘,晋朝名臣
这首诗是一首游历庐山的即兴之作,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他对庐山深深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每忆匡庐费远寻,今朝信马恣登临。”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我想起庐山那遥远的距离,我总是忍不住要去攀登;而今天,我随意地骑马登上山巅。这里的“匡庐”指的是庐山,而“费远寻”则表示对庐山的向往和期待。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表达了他对过去无法达到的庐山的向往之情。 “江湖日夜浮天地
【注释】 七月:农历月份。 三日:古代以干支纪日,“七月”的第三天为“庚午”。 大风如雷拔木飘瓦(yāo):大风呼啸如雷,树木被连根拔起,屋檐上的瓦片也纷纷被吹落。 势甚可畏:形势十分可怕。 适:恰逢。 太常杨邃庵:即杨邃庵,字子寿,号邃庵,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周易通义》、《周易述》等书,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三大儒”。 诗来倚韵答之二首:杨邃庵作的诗来,我依韵写下两首诗。 倚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自广德至宁国又百里至蜀洪铺有作”“星轺尽日短长亭,石路崎岖此暂停。山匝万重高拟蜀,水盘千折急于泾。香风细落桐花白,宿雨新收麦甲青”“南去询咨何所补,皇华深愧读葩经”等,然后根据这些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逐句分析,最后进行综合概括。 诗的第一联写自己从广德出发到达宁国
这首诗的作者张耒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有感慨时事、抒发情怀之作。这首诗通过描述余宣公的事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忠诚与牺牲的赞美。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次韵吊余宣公录似张东白学士余名阙元未时守安庆一家死节 鹿失胡元运已穷,先生犹自守江东。 亦知华夏归真主,端为网常尽此忠。 秋老树含霜气烈,雨馀花带血腥红。 阖门一死非容易,应作明星丽碧空。 我们逐句进行译文和注释:
【诗句】 1. 自从洙泗分支远,便到濂溪接派流。 2. 欲向眼前寻乐处,直于山顶看源头。 3. 一川风月谁能领,四面庭除草自幽。 4. 今日瓣香祠下拜,斯文天壤共悠悠。 【译文】 1. 自从孔子的弟子们分道扬镳后,便到了周敦颐先生所在的濂溪。 2. 想要在当前找到快乐的地方,必须直接站在山顶上看源头。 3. 一川的风景和月亮,谁能领会其中深意?四面庭院中,只有杂草自生自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