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缜
我们来逐一解读这首诗的诗句。 1. 南山潘孔修先生学甚纯正事母至孝尝著孝经正误诸书以济时行道为志在刑部时上筹边十策及时政得失忠义剀切海内想望风采盖第一流人物也后以迎养陈情疏凡二上乃改南都缜适奉命至得以亲炙受益为多顾复奔走江南念兹远违情不能已用韵奉答以著平生之谊云 -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南山潘孔修先生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他学识纯正,孝顺母亲,还著有《孝经正误》等书籍,以辅助当时的政策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三载南巡脚未休” - 这句表达了作者连续三年(三载)的南巡经历,尽管时间很长,但脚步并未停歇。这显示了作者对国家事务的高度责任感。 2. “一航上海信潮流” - 在这句话中,作者提到了“一航”,可能指的是航行,而“上海”则是一个具体的地点。这里表达的是在上海的航行过程中感受到了时代的潮流,即社会、政治或经济的快速变迁。 3. “简书刚为军储急” -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十月”“淮南未殒霜,六安殊觉有春阳”,结合诗句内容进行作答。如第一句,“十月”是诗的写作时间。“淮南未殒霜”说明十月时天气寒冷,但诗人来到六安后,却发现这里的气候并不寒冷,反而有春天的气息。这一句写到了诗人对六安气候的感受和感受的原因,即六安气候温暖,有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六安气候的喜爱之情。第二句“山围城郭风尘静
【注释】 何处风烟接碧霄,鸡鸣山寺隔尘嚣:哪里的风烟与碧霄相接。鸡鸣山寺: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南朝梁武帝时建为“栖玄寺”,后改称鸡鸣寺。 冠裳共际升平会,车马偏劳故旧招:官员们身着官服、戴着帽子(冠裳)聚集在一起庆贺太平盛世的到来,而我则因为公务繁忙而没有能够到场参加宴会,因此只好让老朋友代我前去邀请他们。 醒后酒痕还半湿,忙来诗债未全销:醒来之后发现酒杯上还残留有酒的痕迹
蜀洪至绩溪县 羸马缘溪湾复湾,乾坤别自一区寰。 林深村落多依水,地少人耕半是山。 磴道险于过栈道,丛关高似度函关。 观风欲问民间苦,旋采歌谣取次删。 注释: 1. 蜀洪:指的是四川的洪流,此处可能指的是四川省的洪流。 2.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的一个县,因境内有绩溪而得名。 3. 羸马:瘦弱的马匹。 4. 岭间川流:在山区间的河流。 5. 乾坤:天地,指整个世界。 6. 别自:分别各自,各自。
万井炊烟树影孤,出门一望即平湖。 何如灵鹊巢高树,安得长虹驾险途。 龙挟风雷翻海立,鸡鸣晦暗与时俱。 京师大水非讹语,不识金陵曾见无。 注释 1. “六月暑烁冰力孤”:指夏日炎热,酷热如同冰雪般刺骨。 2. “渴病欲走卧西湖”:形容极度口渴,仿佛连喝水都是一种奢望,只想去西湖边休息。 3. “正思烂雨除凡火”:心中盼望着大雨能洗净一切烦恼和灾难。 4. “翻怪淤泥困坦途”
【注释】 赣州:今江西赣县,古称虔州。节推:宋代地方官的职称之一。邓诚之:作者的字。余同年:作者与邓诚之同科考中进士后未再会。十年矣:指作者与邓诚之分别已十年之久。金陵:今江苏南京。贡院: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留别诸诗:指作者在金陵贡院留别邓诚之的诗歌。次韵答之:即用邓诚之原韵作答。以赠行:赠送给邓诚之。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邓诚之家留别之作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钱伯瑞去庆远通判的,钱伯瑞是宋代的官员,而“庆远”就是宋代的一个地方。 下面是诗句和它们的翻译: 送钱伯瑞之庆远通判次伦伯畴内翰韵 水满长江减石鳞,故教风雨驻征轮。 一经断例归公传,半刺先声动海垠。 轩驾行春荒陇熟,麾旄扬日彩衣新。 休论地僻天阶远,兰蕙深山自是芬。 翻译: 送你到庆远做通判,就像长江里的水位上涨了一样。 你被委以重任,就像风雨不能阻止你的车轮一样。
苦风次杨邃庵太常韵时六月十日连旬大雨夜雨凉生客枕孤,晓来庭院欲成湖。 家家湿漏龟鸣灶,处处空浮蚁旋途。 油幕炮车连日起,倾盘倒海一时俱。 不知南北江山外,借问当年有此无。 注释: 苦风:形容天气恶劣,风很冷。 次:这里指吟诗应韵。 杨邃庵:作者的朋友,当时任太常寺卿,名浚,字邃庵。 六月十日连旬大雨:六月十日是端午节,古人认为这个时期天象异常。“连旬”指的是接连的十天。 孤:孤单。 庭院欲成湖
注释: 刚风挟雨猛于雷,地卷喧天故故豗。万骑骤驰排阵入,百川翻立拥潮回。簸扬可是箕星好,消息还从巽卦来。我欲讼之何所作,一函封事九重开。 译文: 七月三日大风如雷拔木飘瓦势甚可畏适太常杨邃庵诗来倚韵答之二首 猛烈的狂风挟带着暴雨就像打雷一样猛烈,大地被掀起尘土天空也显得格外嘈杂。 无数的骑兵迅速奔腾着进入战场排成战斗队形冲锋陷阵,百川奔流汇聚起来像大海一般翻滚涌动。 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