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一径石巑岏,世路何如栈道难。
衣湿行云天外去,花明古洞画中看。
生憎阮籍穷犹醉,每爱王阳阴亦安。
不尽同来登眺兴,更于川上细观澜。

【注释】

  1. 同侍御李容正地曹夏景升过羊栈岭:李容正,唐代诗人。
  2. 极险峻:非常危险的地方。
  3. 巑(ji)岏(pú):山石高耸的样子。
  4. 世路:世间的路。
  5. 栈道:古代在峭壁中开凿的山路。
  6. 天外去:形容行走之快。
  7. 画中看:如画般美丽。
  8. 阮籍穷犹醉:阮籍穷困潦倒却能自得其乐,醉酒不拘礼制,放荡不羁。
  9. 王阳阴亦安:王阳,即王导,字茂弘,晋朝名臣。他与王丞相的儿子王敦关系非常好,王敦想篡位,但王导劝他不要这么做,王导说:“你和我家一样富贵,我们的关系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仍然可以互相照耀;你和我儿子一样有才德,虽然各自为政,但仍然是亲密的朋友。”后来王敦果然反叛失败被杀。
  10. 川上:指长江。

【译文】
李容正和地曹夏景升一起走过羊栈岭,羊栈岭位于黟县西北三十里许的地方,地势非常险要。
崖壁间只有一条小道,十分险峻,与世路相比,这里更加艰难。
行走在云层之上,如同在天空之外,花明柳暗,美得像是画中景色。
我讨厌阮籍那样穷途末路还自我陶醉,喜欢王导那样即使处境阴暗也能保持宁静。
我们不能忘记共同前来此地欣赏山水的美好,更应该在江边细细观赏那波涛汹涌的大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李容正、地曹夏景升一同游览羊栈岭时的诗作。羊栈岭是黄山南麓最有名的景点之一,位于安徽省黟县西北三十里,海拔一千六百多米。此诗写于公元920年左右,正值晚唐时期,诗人以“同侍御”的身份,陪朋友登临羊栈岭,饱览了这里的奇峰怪石、云海日出等壮丽景色。

首联两句“悬崖一径石巑岏,世路何如栈道难”,描写了羊栈岭的险峻和攀登的艰难。“巑岏”形容山峰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险峻的感觉。而“世路何如栈道难”则表达了攀登羊栈岭的艰辛和困难。这里的“世路”指的是人世间的道路,而“栈道”则是古代的一种山路。通过对比两者,诗人表达了对攀登羊栈岭的艰难困苦的感受。

接下来“衣湿行云天外去,花明古洞画中看”,描述了登山过程中的情景。“衣湿行云天外去”形象地描绘了登山时云雾缭绕的景象。而“花明古洞画中看”则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美景,还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生憎阮籍穷犹醉,每爱王阳阴亦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阮籍和王导的敬仰之情。阮籍虽然身处困境但仍能自得其乐,醉酒不拘礼制;而王导则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泰然处之。这两句不仅赞美了两位历史人物的品质,也体现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

最后“不尽同来登眺兴,更于川上细观澜”两句,则是对这次登山经历的总结和感慨。“不尽同来登眺兴”意味着这次登山的经历让三人都感到非常高兴和满足;“更于川上细观澜”则表示他们还在继续前行,希望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这片美丽的山水。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三人对这次登山之旅的留恋之情,也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这首诗通过对羊栈岭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于人生境界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