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初北游,惊见十八滩。
一水屈曲险,四面山巑岏。
壮岁使交趾,横州涉乌蛮。
险怪尤怖人,失指齑粉残。
后经南剑峡,菡萏水石翻。
镇远水更驶,仿佛滟滪难。
广石昭平濑,无亦伯仲间。
今来印子国,远河奔沸湍。
地理虽云异,气象同奇观。
惟有汉水远,出峡嶓𡺪山。
自叹足迹苦,四方常间关。

【注释】

过远河铺感怀郧襄之界:指在远河铺(今湖北宜昌)的感慨。

惊见十八滩:惊叹地看到十八个险滩。

屈曲险,四面山巑岏:曲折险峻,四周群山高耸。

壮岁使交趾:壮年时出使到交趾。

横州涉乌蛮:横州(今广西南宁)一带经过乌蛮地区。乌蛮即彝族,居住在横州及附近地区。

失指齑粉残:指误入深潭,被水冲走,化为齑粉。

南剑峡:在今四川剑阁县西。

菡萏水石翻:荷花盛开时,水面石头翻滚。

滟滪难:指滟滪堆,在今四川奉节瞿塘峡中。

昭平濑:指长江中上游昭君滩,在今四川巫山北岸。

无亦伯仲间:也许和伯仲之间相差不远。

印子国:指今贵州印江土司所辖地。

出峡嶓𡺪山:从瞿塘峡出山后,到了陕西的嶓𡺫山。

自叹足迹苦:叹息自己的足迹到处奔波劳苦。

四方常间关,四方:这里泛指南方。间关,艰难困苦,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作者任荆湖路兵马钤辖时。当时诗人因“以言事触宰相吕惠卿”,遭贬谪,故有感于远游,而写此诗抒写自己对南方山川的怀念。全诗先写远游途中的感受及景物,再叙游历各地的情况,最后表达自己对南方山水的向往之情。

起句“少年初北游”,是写自己少年时代第一次出外游玩的情景。“惊见十八滩”,是说沿途所见景色令人惊异。“一水屈曲险,四面山巑岏”二句,是写一路上的险阻与奇丽。其中“巑岏”二字,形容山势险峻。以下四句,写在南方的经历。“壮岁使交趾,横州涉乌蛮”,壮年时出使到交趾。“横州涉乌蛮”,是说自己在横州一带经过乌蛮地区。“险怪尤怖人,失指齑粉残”三句,写遇险时的恐怖情景。意思是说,遇到险境时十分恐惧,甚至迷失方向,死于非命。“后经南剑峡,菡萏水石翻”,是说后来经过南诏境内的剑门峡谷,见到美丽的荷花倒映在水中的石头上翻动的景象。“镇远水更驶,仿佛滟滪难”,是说到达镇远后水势更加湍急,使人感到好像难以渡过。以上六句,写自己在外奔走、遇险、遇难的遭遇。“广石昭平濑,无亦伯仲间”,是说在昭平泽边看到的大石,和北方的泰山、华山相比也相差不远。这一句是说,南方的水石虽不及北方的雄伟壮观,但也不乏雄奇伟观。“今来印子国,远河奔沸湍”,是说来到今日之地,河水汹涌澎湃,奔腾不息。“地理虽云异,气象同奇观”,是说虽然这里的地形地貌不同,但奇观却相同。

末四句,写自己对南方山水的向往之情。“惟有汉水远,出峡嶓𡺪山”,是说只有汉水远离三峡,从嶓𡺪山上流去。“自叹足迹苦,四方常间关”,是说自己四处奔波,足迹遍天下。这一句既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又流露出自己对前途渺茫的惆怅。“惟楚有材”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这首诗是一篇记游诗,但作者没有直接描写游览的经过和感受,而是抓住旅途中的一些具体景物,抒发了作者的感慨情怀,表现了作者对南方山川风物的热爱。诗的语言明白如话,不加雕饰,不事藻绘,自然天成,清新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