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
诗句翻译: 太公未遇时,渭水垂钓钩。 千尺丝纶直下投,任公六鳌且尔休。 试看西伯开宗周,明堂配帝八百秋。 丕显谟训古今留,孰匪丝纶钓下求。 斯人往矣光岳愁,每回看尽风飕飕。 注释解释: 1. 太公未遇时,渭水垂钓钩。这句诗描绘了太公望在未遇到周文王之前,在渭河边垂钓的情景。渭水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它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而钓鱼则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
牛报恩斗虎歌 奉亭山前牛斗虎,虎始张威牛正怒。双目炯炯血欲注,口鼻渤渤沫喷雨。一尾直下贴两股,四蹄插地裂后土。猛气百倍前无御,坐看虎威顿消阻。 注释:奉亭山前,指奉亭山,位于今浙江奉化市境内,为四明山的主峰之一,海拔1092米。奉亭山前有座牛斗虎的石刻,传说这是牛与虎争斗的场面。虎始张威是指老虎开始展示出它的威严和威力。目、口、鼻、尾是老虎身上的特征部位。直下指的是直扑下来
诗句: 1. 宫指挥,将门子,手持剡溪藤尺许。 注释:宫指挥,是名号或官职,将门子,指家族出身的军事世家。手持剡溪藤尺,是古代的一种丈量工具,长约数尺。 2. 藤心铁画珊瑚钩,历历皆是勋庸纪。 注释:藤心铁画珊瑚钩,形容杖头的装饰精美,藤心和铁画、珊瑚钩,都是制作精美的物品。历历皆是勋庸纪,表示这些物品上刻着的都是功勋的记录。 3. 自言真龙起淮甸,乃祖从龙初豹变。 注释:自言真龙起淮甸
题古中静卷 古中静,好古奇。庖羲六画玩偶奇,三代钟鼎看蛟螭。 往者世远看恐迷,来者步古犹依稀。珊瑚海底交琼枝,千寻铁网手里持,网出树树森撑支。 熀熀映日光陆离,内藏未可丈尺齐。见之目夺心自低,有笔如椽谁敢题。 注释: - 古中静:古代的宁静 - 庖羲:传说中的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他发明了八卦和文字。 - 六画玩偶奇:指伏羲氏所创造的“六书”,也就是汉字的起源。 - 三代:夏商周三代,即夏
【注释】 ①挥:指周挥。使勋:指周挥的功绩。成:完成,实现。十韵:指《周氏家谱》中记载周挥的功绩的诗文十首。②部曲:指军队中的兵卒。③手挽:用两手拉住弓弦。②两石:古时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这里指弓弦拉力的大小。③杀:杀死。千年鹿:《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在上林苑射杀四只白鹿。④笑:大笑,高兴的样子。⑤呼:呼叫。⑥马前:指马的前头。⑦跌岩:跌入山崖。⑧模糊:模糊不清。 【赏析】
纵横虎,纵横:纵横交错。短歌:短曲。比喻横行霸道的人。 纵横虎,罢病各家遭虎苦。食了儿孙食父母,又搜遗畜巡场圃。纵横:横行霸道,专断妄行。罢病:病魔缠身,形容身体衰败。各家:各户人家。 纵横虎,纵:放。横:指胡作非为。纵横:横行霸道,专断妄行。虎:老虎。 纵横虎,虎是猛兽,比喻强暴凶残的人,这里指那些仗着权势欺压百姓、胡作非为的豪强地主。 纵横虎,罢病各家遭虎苦。食了儿孙食父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神京(今河南开封)游览后,回到家乡时的所见所闻。诗中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句: 1. 我昔趋神京,道出匡庐峰。手持绿玉杖,遍踏金芙蓉。 译文:我昔日奔赴京城,经过庐山的山峰。我手中拿着绿色的玉杖,一路上踏着金色的芙蓉。 注释:神京,指京城,这里指的是古代中国的首都。匡庐,即庐山,位于今天的江西省境内。绿玉杖,一种用玉石制成的手杖
五色雀,小凤凰。五方色白黑青黄,绛者为长提其纲。 飞上高枝恰一双,召呼东西北中央。四林收声低翼翔,白黑青黄罗绛傍。 尊卑秩秩如有常,宛若大汉龟兹王。小小乾坤从翕张,复贯造化知雨旸。 大旱一出雨则滂,久雨才见阴转阳。一羽至末关休祥,况乃应治真凤凰。 注释:五色雀,小凤凰。五方色白黑青黄,绛者为长提其纲(五色雀,小凤凰。五方的颜色分别是白、黑、青、黄,其中红色代表的是首领或领头鸟)。 飞上高枝恰一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荔枝香》。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第一段: 荔枝香,此是开元旧乐章。 - 注释: “荔枝香”指代的是唐玄宗时期流行的一种乐曲,即“荔枝香调”,是唐朝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 赏析: 这里表达了诗人通过回忆历史来表达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同时也暗含了对盛世繁华的感慨。 第二段: 开元天子醉太平,梨园法曲频更张。 - 注释:
挑灯杖 离明坎则止,出处契易理。 焦头与烂额,论功当上客。 有时扶光上宾筵,能作高堂不夜天。 有时扶光向书案,能照士子三万卷。 夫何功成事了漏迟迟,主人渴睡不复知。 便同草芥委尘泥,虽有寸劳谁念之。 人生不遇亦如此,顾惟主人何如耳。 译文: 挑灯杖 在光明的照耀下停下脚步,顺应自然法则进退取舍。 疲惫不堪却仍坚持努力,论功应当受到主人的尊重。 有时在宴会中为主人照亮,能在高堂上点亮不夜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