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未遇时,渭水垂钓钩。千尺丝纶直下投,任公六鳌且尔休。
试看西伯开宗周,明堂配帝八百秋。丕显谟训古今留,孰匪丝纶钓下求。
斯人往矣光岳愁,每回看尽风飕飕。
诗句翻译:
太公未遇时,渭水垂钓钩。
千尺丝纶直下投,任公六鳌且尔休。
试看西伯开宗周,明堂配帝八百秋。
丕显谟训古今留,孰匪丝纶钓下求。
斯人往矣光岳愁,每回看尽风飕飕。
注释解释:
- 太公未遇时,渭水垂钓钩。这句诗描绘了太公望在未遇到周文王之前,在渭河边垂钓的情景。渭水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它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而钓鱼则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太公”指的是姜子牙,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也是《封神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 千尺丝纶直下投,任公六鳌且尔休。这句诗继续描述太公望钓鱼的场景,他用长长的鱼线直接投入水中,任由大鱼挣扎却依然不动声色。这里的“六鳌”指的是神话中的六个巨鳌,它们能够吞食整条巨鱼,但姜子牙依然能轻松地将鱼饵抛入水中。这句话反映了姜子牙高超的钓鱼技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试看西伯开宗周,明堂配帝八百秋。这句诗表达了对周朝建立者的敬仰之情。周文王姬昌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国家逐渐强盛起来。这里提到“明堂”,是古代帝王举行祭祀、朝会等重大活动的场所,也象征着国家的权威和尊严。这句话暗示着姜子牙的智慧对于周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丕显谟训古今留,孰匪丝纶钓下求。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姜子牙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丕显谟训”指的是姜子牙的伟大智慧和教诲,它们被后世传颂不衰,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话还表达了姜子牙通过钓鱼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和智慧,他的行为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真理和进步。
- 斯人往矣光岳愁,每回看尽风飕飕。最后一句诗则表达了对已故英雄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斯人”指的是姜子牙,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多年,但他的精神和智慧仍然影响着后人。每当风吹过渭河上空,都会想起那位曾经在河边垂钓的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已经成为了永恒的话题,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姜子牙的智慧和才能,展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知识和智慧的崇高精神。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像姜子牙一样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性。通过对太公钓鱼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意和对知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