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
注释: 与君共饱桑门饭,愧我曾非莲社人。 我与你一起品尝过桑门的饭菜,惭愧我曾经不是莲社的人。 桑门饭,是佛教僧人所食的一种斋饭,以蔬菜等物为主,有时也会掺杂少量的肉类或粮食,称为“三界五道”,是一种简朴的饮食方式。 曾非莲社人,指的是曾经没有加入佛门,即没有成为出家人。 莲社,是指佛教中修行者结集一处进行讨论和修行的地方,也指佛教中的团体组织。 若问生公讲堂事,青山门外自横陈。
注释: 1. 题目“题尤使君郡圃十二诗参云亭”是说这首诗是作者在尤使君的郡圃中写的十二首诗,每首诗都叫做“参云亭”。 2. “元公来把麾”,元是指尤使君,来是来到的意思,把麾是执掌军旗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尤使君来到郡圃指挥。 3. 第二句“与民脱水厄”意思是尤使君和百姓一起度过困难。 4. 第三句“当时游息地”意思是当时的游乐之地。 5. 第四句“危亭冠州宅”意思是州里的高台亭子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闺情的诗。“睡起”句写诗人醒来之后的情景。小楼春又残,意味着春天已尽。半垂云袖傍栏干,是说女主人公慵懒地靠在栏杆旁。她穿着半披的袖子,在春光中显得格外娇艳。杨花飞过秋千索,说明此时正是杨花飘落的时候。一阵东风作晓寒,则表明时值早春,乍暖还寒。 【注释】 ①题画扇:题写在扇面上的诗句。题,书写。扇,一种圆形的扇子,上面可以绘画或写字。 【译文】 从梦中醒来,小楼里春色已消残了
【注】丁致远:字子方,江西南昌人,北宋诗人。郑虔:唐代著名诗人。衣钵:代指诗作。 同游东掖山 不见诗人老郑虔, 谁知衣钵此中传。 尚馀杰阁惊人句, 更结今秋未了缘。 注释 同游东掖山:和丁致远一同游览东侧的皇宫(掖山),即大明宫的北墙。 不见诗人老郑虔, 谁知衣钵此中传。 两句互文,既说“不见”,又说“谁知”,“老郑虔”与“此中传”是两个意思,前者是说他不在,后者是说他的作品仍在流传。
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 登跻犹未半,身己在蓬岛。 凭虚鸾鹤随,举步烟云绕。 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
元公来把麾,与民脱水厄。 当时游息地,危亭冠州宅。 梁栋宿寒云,去天才一握。 尚馀手种木,甘棠思邵伯。
不见诗人老郑虔,谁知衣钵此中传。 尚馀杰阁惊人句,更结今秋未了缘。
李庚,宋代诗人,字子长,是临海(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李庚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他不仅进士及第,还经历了多个官职,并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在探讨李庚的生平及其文学贡献时,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政治生涯以及文学创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个人经历与仕途 - 科举入仕:李庚在宋高宗绍兴十五年考中进士,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官场。 - 政治生涯:他在仕途中曾历任御史台主簿
李庚,宋代诗人,字子长,是临海(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 李庚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他不仅进士及第,还经历了多个官职,并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在探讨李庚的生平及其文学贡献时,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政治生涯以及文学创作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个人经历与仕途 - 科举入仕:李庚在宋高宗绍兴十五年考中进士,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官场。 - 政治生涯:他在仕途中曾历任御史台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