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庸
那叱矶,地名,在江西。 江心有山名那叱矶,乱石堆叠如白琐细。 此处水流湍急,险峻异常。蕲岩,即蕲州岩,位于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是大别山的主峰之一。 岩石像啮食波涛的巨兽。 舟行至此,有时因水浅而停留,胶滞不动。 俗传这是神使作怪,道理难以理解。 经过这地方时,我不禁仰头观望,惊悸不已,好像喝醉了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江西时所作。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那叱矶的壮丽景色和险峻形势
注释: 1. 公余八景:指王维的《酬张少府》。 2. 岁寒黄柏:指松柏在严寒中依然苍翠。 3. 两株黄柏种庭前:指庭院中栽种了两株黄柏树。 4. 六叶离离照简编:形容黄柏叶繁茂,枝叶茂盛地生长,阳光下的影子清晰地投射在竹简上。 5. 任使□天霜与雪:任凭它经受严冬的霜雪和风雨的侵袭。 6. 岁寒颜色自怡然:即使到了岁寒时节,它的颜色依然保持自然而怡然。 赏析:
【注释】 1.盘门:在今江苏南京市,古称津渡。阻雨:阻止下雨。泊村上:停船于村庄之上。泊:停船、停宿。 2.楼船:指高楼上挂有旗帜的船只。届晓发:天刚亮时出发。何留人:为什么挽留我。 3.溪流暗添涨:溪流因雨水而水位上升。林花冷含春:林中的花朵因为冷风而显得有些凋零。 4.世道:世事和道理,这里指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不右:不公正,即政治黑暗。曰忧贫:就担心贫穷。 5.奇嬴:战国时魏国人
【注释】: 1. 碧玉琅玕(láng gān):青绿色的竹子。琅玕,一种美玉的名称。 2. 清风时透五铢衣:五铢衣,指古代官服的下摆绣有“五铢钱”纹饰,这里比喻清凉、宁静的氛围。 3. 拈来:拿来。 4. 麈尾:即拂尘,是佛教中用来拂拭佛像或自己头发的拂子。 5. 青蝇侧翅飞:比喻小人得志,作威作福,飞扬跋扈。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喻,描绘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画面。首句“碧玉琅玕最可依”
【注释】 故友王梦熊:旧友。 竹:竹子,这里指王梦熊。 王猷宅里旧曾栽:王猷曾经在自家的院子里种过竹子。 又见新稍影过苔:又看到嫩枝上长出新的竹叶。 丹穴彩鸾飞去后:丹穴山是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地。 辽东白鹤未归来:辽东白鹤还没有归来。辽东,今辽宁省辽阳、鞍山一带,古代属辽东郡。 【赏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友人王梦熊之作。全诗四句,第一句交代王梦熊曾来过,第二句写他离去时的情景,第三句写他的行踪
【注释】 绛苇:红色的芦苇。青枝:青色的树枝。□:同“苞”,花苞。鼎鼐:指古代烹煮时使用的青铜鼎和木制鼐(zǎi)。调羹:用筷子搅拌食物。庙廊:宫殿前廊下,也泛指朝廷。 【赏析】 这是写初冬梅花的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后两句议论。全诗以“雪霁寒梅”为题,描写了梅花在雪霁之后依然怒放在寒冬里,表达了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精神的高度赞美和颂扬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特色的把握,重点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题考核选择重要诗句的能力时,首先要明确考查的重点是“形象”还是“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然后根据各个选项逐一比较判断。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从“赏析”来看,是要求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①点明诗句,②写出手法或情感,③结合诗句分析,④阐述效果。 【答案】
【注释】 夹浦:水道。 循转河:顺流而下。同里:古县名,今属苏州市吴江区,位于苏州市西南郊。 断岸:岸边的石堤。 石梁:石桥。 无底渊:深不可测的水潭。 神龙:传说中的神物,这里指代龙。 舟人:船夫。撑篙:用竹篙拨动水面,使船前进。 商贾:商人。 缘溪:沿着水流。寻汇:寻找水流汇集处。 空将百尺牵:形容船只高大而沉重。牵(qian):《广韵》“牵”音牵,《集韵》《韵镜》“牵”音前,即拉的意思
【注释】 义井:指义井水。义井在今陕西省扶风县东北,是一条由地下涌出的大泉。 修绠(gěng)辘轳(lù'ěr):修理好的竹筒和木辘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义井的诗句。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义井水的清澈甘美。“石壁”即石壁泉水,义井水从石头的缝隙中流出来,所以叫石壁。“沉沉”形容水深的样子。“浮”字有两处用法:一是形容水波轻漾,二是比喻义井水清亮如玉。“通海”即与大海相通。
注释:仙花三树在屋边盛开,九节的香蒲被栽在石头上。一片彩云让人迷乱了界限,仿佛进入了仙境。 赏析:这首诗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仙山的美丽景色。首句“仙花三树屋边开”,形象地描绘了仙树上盛开的仙花,以及它们在屋边的美景。第二句“九节香蒲石上栽”,则描绘了石上的九节香蒲,与仙树相映成趣。第三句“一片彩云迷境界”,则描绘了彩云飘渺,让人无法分辨的境界。最后一句“此中疑是小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