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佺
【解析】 “初十夜月”意思是:初十的夜晚,月光洒在云层之中。“经旬移节候”意思是: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气候发生了改变。“洒暝作凉天”意思是:到了傍晚,天气渐渐凉爽了。“鸟宿明河断,蛩吟古塞连”意思是:鸟儿栖息在银河之上,被月亮照得一片黑暗;蟋蟀在古道边鸣叫,声声入耳。“予心耽寂寞,耿耿不成眠”意思是:我心里很寂寞,无法入睡。此诗是作者于中秋望月时有感而发之作。 【答案】 译文:
诗句: 马上迎寒色,梅花历几村。 所之俱白雪,不识是黄昏。 译文: 骑马迎面而来的是凛冽的寒意,我踏过梅花盛开的村庄。 一路上白雪皑皑,天色已暗,却不知道黄昏将至。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的旅途中所见到的景象。首句写景,“马上迎寒色”展现了冬日清晨的寒冷和清新;“梅花历几村”则通过梅花盛开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美丽的氛围。第二句“所之俱白雪”,进一步强调了冬日的纯净和洁白
再送宣仲 此诗作于作者任永嘉郡司法参军时。当时诗人正从家乡温州往永嘉(今浙江温州)赴官,途经建安(今福建建瓯)。 此时君定发,安得复蹉跎。 此时您即将出发,我怎么能白白耽误时间呢? 雁信南来少,鸥群北去多。 南方的书信很少收到,北方的鸥鸟却很多。 芳洲虽可涉,寒月竟谁过。 虽然有芳美的沙洲可以涉水而过,但寒月中又谁能渡过呢? 余兴乘冬暖,江行踏浅莎。 我兴致勃勃地乘着冬天的温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明确是“逐句释义”,就要求对整首诗逐句进行解释,不能断章取义;如是“分析意境、情感、手法”,就要求先分析诗句的含义,再结合作者的情感、手法进行分析。这首诗的注释如下:苔深知,苔藓长在岩石上。竹长,竹子长势旺盛。见,同“观”。墙低,矮墙。积翠,指青翠的苔藓。沈波底,沉入水波之中。何日,什么时候。能容,能容我栖息。 【答案】
社家寥落不成欢,虽是芳春似岁残。 注释1:社家,即指社日的集会。“成欢”意为形成欢乐的气氛。 译文:尽管是春天,可我的心情却很悲伤,因为春天虽然美好,但总感觉像是一年将尽的时候。 旧雨已将消息断,新诗那得递相看。 注释2:“旧雨”指的是过去的朋友或熟人。“消息断”意为关系疏远。“新诗”指新的诗歌。 译文:老朋友已经联系不上了,我也无法和他们分享我的新诗。 邃中疏冷梅花韵,箸里酸辛菜甲盘。
诗句原文: 坐看诸客去,始信一官非。 道固忧将丧,时犹不任讥。 瘴烟歌站站,雨雪叹霏霏。 那得从商绮,西山赋采薇。 译文注释: 我静观各位朋友离去的背影,才真正体会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官员,无法为国分忧,不能为民解难。 虽然国家面临危机,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理解我的忧虑和担忧,反而嘲笑我多虑。 瘴气中的烟雾弥漫,雨中行走让人感到寒冷和孤独,我只能在西山上吟咏《采薇》来表达我的感慨。 赏析:
咏墨纱灯 质裂横疑水,光生薄似苔。 凭将彩笔画,认作剪刀裁。 鸟向空中度,花从镜里开。 细看若无力,不畏晓风催。 一、注释 1. 质裂横疑水:形容灯笼的质地像水一样透明,裂纹纵横交错,仿佛是水面上的纹理。 2. 光生薄似苔:指灯笼的光透过薄薄的纱幕,就像苔藓一样柔和而神秘。 3. 凭将彩笔画:用彩色的笔在纸上勾勒出灯笼的形状和图案。 4. 剪刀裁:比喻用剪刀裁剪出灯笼的形状。 5.
岁暮送郑知事之蜀二首暂尔归仍去,征衣未拭尘。 蚕丛行候火,猿峡过沾巾。 禄薄奴从懒,官闲吏苦贫。 西风吹短鬓,又逐岁华新。 注释: 1. 暂尔归仍去,征衣未拭尘:暂时回去又要走,征衣上还沾着灰尘。 2. 蚕丛行候火,猿峡过沾巾:在前往蚕丛山的路上等待点火取暖,经过猿峡时泪流不止。 3. 禄薄奴从懒,官闲吏苦贫:俸禄微薄,官吏们懒惰不作为;官衙空闲,吏役们生活困苦。 4. 西风吹短鬓,又逐岁华新
岁暮送郑知事之蜀二首岂不念行乐,重为王事牵。 夕除何店里,春到故园边。 路更过三峡,人须老一年。 凄凉盘岭梦,正及子规天。 注释: 岂不念:难道不怀念。 行乐:指游玩。 重为王事牵:再次被朝廷的公务所困扰。 夕:傍晚。 除:古代把一天分为五段,称为“五更”,每更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夕除就是傍晚时分,也即日落之时。 里:这里指村落。 更:经过。 峡:长江上的峡谷,这里泛指险要的地方。 人须老一年
泊舟大湘 停棹投渔火,人烟自一区。 远行衔月浅,隔水度营孤。 夕露无声坠,寒猿有泪呼。 临流归梦促,安得涉江湖。 注释: 泊舟大湘:在湘江边停船。 人烟自一区:周围都是人烟。 远行衔月浅:远处的月亮很朦胧。 隔水度营孤:隔河传来营帐的声音。 夕露无声坠:傍晚时分,露水悄然落下。 寒猿有泪呼:寒冷的猿猴叫声中充满了悲伤。 临流归梦促:面对流水,心中的梦想被催促着去实现。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