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康
【注释】 1.夏氏馆:指在夏天的旅馆。暑夜:酷暑中的夜晚。 2.清标:比喻清新、高洁的人品。 3.清风明月:古人多用此来比喻高风亮节,清白廉洁。 4.自至:自然到来的意思。 5.故人:老朋友。 6.须待:必须等待。寄诗:写诗。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咏怀诗。诗题中的“宗”,是诗人的字。诗中“夏氏”即指“宗”,寓夏氏是指作者自己的住所。诗以“清标”、“清风明月”为喻,借景生情
题倪元镇双树小景(百年片纸非朋贝,湖海收藏墨未昏): 这句诗通过“百年片纸”与“湖海收藏”两个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对知识的珍视与对历史的尊重。诗人将珍贵的文献比作宝贵的纸张,而将广泛收集的书籍比作深邃的海洋,强调了知识如同深海中蕴藏的珍宝,需要用心去发现和珍藏。 赏析: 这句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他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敬畏之情。通过对知识和历史的重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衣食年年半有无” - 关键词:衣食 - 注释:这里的“衣食”指的是基本生活需求,即食物和衣物。半有无可能指的是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另一半时间则不足够。 - 赏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艰辛和不稳定感。生活在江湖之间,既要面对风浪又要应对寒冷,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2. “冷风寒雨在江湖” - 关键词:冷风寒雨 - 注释
【解析】 这是一首七律。前两句写荒草野梅,水边的坟墓,无人问津。后两句写断碑的残损,夕阳村的凄清。“古墓”即指“荒冢”,是作者对家乡故居的代称。“野梅”与“荒冢”相对,写出荒凉冷落的景象。“荒草”与“断碑”相映,更显荒凉之状。“水边”与“遗恨”相应,写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怅惘之情。“无”字既写出了墓地的荒凉,也写出了诗人的悲凉心情。“无处”二字写出了墓地的冷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题 菖蒲】 抱持清节任清癯,独笑山花醉似泥。 欲寄杨家旧知已,问谁驿使过关西。 注: ①抱持清节:指保持高洁的节操。 ②清癯:瘦弱的样子。 ③杨家:指南朝梁元帝时,江州刺史陈伯之叛乱投敌,被派为东扬州刺史,其弟叔慎也随行。叔慎在关西时,因见杨家兄弟受辱投降,遂作《咏怀》诗,抒发愤慨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作者以“抱持清节”自况,表达出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情怀;而“独笑山花醉似泥”句
【注释】 烂柯图:相传晋人王质伐木时,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他回到家里,斧柄已经朽烂。 仙家岁月:指仙人的年华。 不识:不明白。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是一幅“对局烂柯”的图画。烂柯,即围棋盘上的黑白子,传说晋人王质伐木时看见两个童子在下棋,回家后发现斧柄朽烂,才知道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此诗以“烂柯棋”为题,寓意深远,暗含哲理。 首句说:“一局棋残已烂柯”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 “白头村妪白头翁”,首句点明人物身份,写乐庵龙洲莲峰半山四古墓的主人是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个“老”字,把老人的年老、体衰和内心的悲凉都表现出来了。 (2) “盛事惊看在眼中”,诗人看到乐庵龙洲莲峰半山的四古墓,内心十分震惊。“盛事”即指这四座古墓
【解析】 题吕推官凤池春雨竹,凤凰池上凤凰禽。带雨离披舞舜庭。分得一枝盱郡里,清风常满节推厅。 注释:凤凰池,旧时皇帝的宫殿名,此指御史台。凤翎,凤凰羽毛制成的箭尾。带雨,带着雨点。离披,分散、残缺的样子。舞舜庭,在舜帝的殿堂上起舞。分得,分到。盱郡里,指盱眙县的治所。清风,指清正之气。节推,指御史。此句诗的意思是:凤凰台上的凤凰羽毛制成的箭尾,带着雨滴,在舜帝的殿堂上飞旋舞蹈
【注解】 倦绣图:描绘女子绣花的情景。倦,困顿的意思。 暖笼双袖亸云鬟(dǒu):暖笼,暖手的笼子,用丝绵等做成;亸云鬟,下垂在鬓边的头发像云一样。亸,下垂。 带笑看:带着笑容看着。 侍女不须猜倦倚:侍女们不必猜测她疲倦的原因。 玉纤冷怯针寒:玉指冰冷,怕针太凉。 【赏析】 这首七绝写一个女子绣花的情景。前两句写绣女绣花的容貌和姿态,后两句则写其内心的感受。 起句“暖笼双袖亸云鬟”
注释: 1. 黄生,指诗人的朋友。文稿,即文稿或文章。 2. 不识,不了解,不认识。黄家玉树枝,比喻黄生的文章如玉树临风,清雅高洁。 3. 偶于草稿见文辞,偶然在草稿中发现他的文辞。偶,偶然。文辞,指文字的言辞。 4. 若非沈老同庵里,那得诸生有项斯,如果不是与沈老一起住在同一个小屋里,那么怎么能有像项斯这样的才子?沈老,指作者的朋友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