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嵩
正月十一日山中见月 正月十一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山中见月指的是在山中观赏月亮。 元宵开此夕,里社始悬灯。 元宵节的夜晚,村里的社庙开始挂起灯笼。 岂识常明照,还当最上层。 我们怎能知道,明月总是那么明亮?它还应该挂在最高的位置。 清光瞻兔腹,梵语净伽楞。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兔子的腹部,梵语中的“净伽楞”意味着清净和宁静。 适意归吟弄,逍遥寄大鹏。 在这里自由地吟咏
这首诗描绘了兜率庵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兴趣。 首联“高山盘郁处,兜率古禅庵”:这两句直接点明了地点——兜率庵位于高山之上,历史悠久。通过“盘郁”一词形容地势的险峻,而“古禅庵”则突出了它的古老与宁静。 颔联“两壁悬清溜,诸峰拥翠岚”: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兜率庵周围的风景,山壁上流淌的清澈泉水象征着修行者的清净心性,周围的山峰如同翠绿的屏障环绕着。 颈联“德星人几聚,奇迹我幽探”
跃鱼二首 其一 入境诸天寂,跃鱼时在津。 岂因琴出听,应罢钓来驯。 鬣破龙门锦,波翻禹浪银。 济时云雨具,应与后生论。 注释: 1. 跃鱼二首:这是组诗的第二首。 2. 入境诸天寂(入):进入(国)各个天国。 3. 跃鱼时在津(津):渡口。 4. 岂因琴出听(琴):弹琴。 5. 应罢钓来驯(应):应当。 6. 鬣破龙门锦(鬣):鱼的脊背。 7. 波翻禹浪银(禹浪银):指波澜翻滚。 8.
【注释】 绝壁孤根起,中天积翠浮。 看春谁是伴,伐木故相求。 路入寒云湿,窗涵晚壑秋。 耽山吾有癖,还尔共傲浮。 【赏析】 此诗题一作《为张文规题岩壁》,据《古今诗话》引《诗人玉屑》卷十五说,“张文规”,即张文规(公元1473-1539),字文虎,号无逸道人。他隐居九仙山,结庐岩下,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唱和。张文规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写景抒怀,其《游九仙山》就是一首著名的山水之作
【注释】: 1. 揽衾起中夜:揽,抱。起,起床。中夜:深夜。 2. 抱膝故沉吟:因思念而坐卧不安,所以抱着膝盖沉思。 3. 未了心头话:心里的话没有说明白。 4. 谁拈指上琴:没有人弹指上的琴曲。 5. 去云天共远:天上的云彩和远处的天连在一起。 6. 来月夜同深:月亮从夜晚升起,与夜色一样深沉。 7. 何物凭消遣:用什么来排遣寂寞呢? 8. 惟应酒自斟:只有用酒来独自斟满酒杯。 【赏析】:
【译文】 八月已经没有雨,冬天到来仍蒸腾。 大田里庄稼饱满穗,远方土地尽成焦焚。 干旱疑是凶恶寇,荒年难道大军侵。 想写《云汉》诗篇,何以慰劳民勤劳。 【注释】 久旱:长期不下雨。 无雨:指连降暴雨或下过雨后不再下。 冬来:冬天来临。熯云:指热气蒸腾如云之状。 硕苗:大田里的庄稼。含稿穗:指饱满的穗子。 遥土:远方的土地。 作旱:发生旱灾。疑凶寇:怀疑是敌人侵略造成的。 荒年:荒年,荒废的年代
跃鱼二首 槛外闲窥沼,水深多纵鳞。 注释:在庭院的栏杆外面,静静地观察着池塘。池水很深,鱼儿们可以尽情地游来游去。 升沉原自性,游跃故相亲。 注释:鱼儿在水中升浮沉浮,这是它们自然的属性。它们的游动,使得水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洗砚吞吐墨,忘机罢钓纶。 注释:鱼儿们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仿佛是在洗砚台,吞吐着墨水。它们忘记了自己是人类,放下了钓竿,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过访吕巾石翁值其大耋寿用韵三首赏析古代诗歌艺术魅力 1. 诗作原文 沙贝留芳躅,江门峙钓台。 万年洙泗泽,一派石塘开。 不老朱颜在,宁因白发催。 况多沂点伴,信足是蓬莱。 2. 译文与注释 - 原文: - 砂砾铺成的道路留有芳香,江门矗立着钓台。 - 历经万年的洙水和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一脉相承的石塘展现眼前。 - 虽已白发苍苍,但朱颜依旧焕发;岁月不能阻挡我前行的步伐。 -
这首诗是王维的《游寺》。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洞僻烟萝古: - 解释:洞口周围被烟雾缭绕的野草覆盖,显得古老而寂静。 - “烟萝”指的是茂盛的藤蔓植物,它们在山中蔓延,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屏障。 - “古”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沉淀,暗示了这个景点已有很长时间的历史。 - 关键词注:烟萝、古、静谧 2. 山回涧竹幽: - 解释:山脉环抱,涧边的竹子也显得幽深。 - “回”形容山势起伏
紫府隔人寰,青莲偶共扳。 鱼凫归瞬睫,乌兔迭双圜。 仰眺天通窟,穷探洞转湾。 达摩犹面壁,何日锡飞还。 注释: 1. 紫府: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居住之地,这里指代高深莫测的仙境。 2. 青莲:此处指青蓝色的莲花石,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美。 3. 鱼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迅速流逝。 4. 双圜:圆形,这里形容时间的流转。 5. 天通窟:指通往天上的通道,这里形容洞穴深处的神秘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