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孤根起,中天积翠浮。
看春谁是伴,伐木故相求。
路入寒云湿,窗涵晚壑秋。
耽山吾有癖,还尔共傲浮。

【注释】

绝壁孤根起,中天积翠浮。

看春谁是伴,伐木故相求。

路入寒云湿,窗涵晚壑秋。

耽山吾有癖,还尔共傲浮。

【赏析】

此诗题一作《为张文规题岩壁》,据《古今诗话》引《诗人玉屑》卷十五说,“张文规”,即张文规(公元1473-1539),字文虎,号无逸道人。他隐居九仙山,结庐岩下,与李攀龙、王世贞等唱和。张文规的诗风清新俊逸,善于写景抒怀,其《游九仙山》就是一首著名的山水之作。本诗即是为九仙山的崖壁题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两句,点明崖壁的位置:这是一座高耸于绝壁之上的石崖。“绝”字突出了崖壁之险,而“孤”字则又暗示了它孤独、寂寞的境遇。在这样一片苍翠欲滴的山峦之中,崖壁上生长着一棵小松,这棵孤立的松树仿佛是在这幽静的山谷里唯一生机勃勃的生命。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松树的外形特征,更通过“孤根”一词表现了它的顽强生命力。

颔联两句,进一步描绘松树生长的环境及其对春天的感受:春天来临时,谁能够陪伴它欣赏那美丽的风景呢?因此人们不得不去砍伐树木来为自己提供木材。这里,“看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生存方式的无奈与悲哀。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棵孤独的小松的存在,才使得这片山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使得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加珍惜自然的美好。

颈联两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窗外:当夜幕降临,寒冷的云气弥漫在山林之间,湿润的空气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而当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地面上时,又会形成一片片灿烂的光芒。这样的景色虽然美丽动人,但却让人感到一丝凄凉。这里的“寒”与“湿”、“光”与“影”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

诗人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于这棵孤独的小松而言,我确实有些偏爱之情,所以才会在这里与之共同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而你们也不必担心它会孤单寂寞,因为我也同样喜欢它,愿意与它一起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这里的“耽山”二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又展现了他在大自然面前那种无法自拔的情感。而“共傲浮”则更是表达了诗人与小松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它们共同面对生活的豪情壮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