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钓龙矶》。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大石逆波波骤惊,惊波扑石石能鸣。 - 大石在波浪的冲击下显得尤为突出,仿佛在剧烈的波动中发出轰鸣声。 锐石剑锋平石砥,矗石壁立圆石罂。 - 尖锐如剑的石头像是削平了岩石,而直立的巨石则像是一个圆润的石瓮。 陂陀石作斜下坂,脊露石如高建瓴。 - 斜坡上的巨石倾斜而下,如同高处的水坝般巍峨。 波来那论容与否,一气激宕无休停。 -
【注释】 西汉:西汉时期。绥和:指汉成帝的年号,公元前26~前7年间,因王莽专权,政局混乱。雁足镫:古代车用脚踏,形似雁足。 紫色:指帝王所穿的衣服。官礼:指帝王所用的礼仪。九锡:古礼,帝王赐给有功之臣的一种恩惠。唐虞:尧、舜,传说中的圣明之世。侔:相等,相同。 一朝:指一朝之间,指一个晚上或短时间内。事:事情。九庙:指帝王的宗庙。九重:指帝王居住的宫室。 美新:指赞美新制法。累:积。扬云羞
【注释】 送文信国公铁如意歌: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写给宋末抗元名将文天祥的,赞美他在国难当头之际,宁死不屈,以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 呜乎信国公,从容殉大节:唉呀,文天祥先生,你从容地为国捐躯,坚守着民族气节。 于今五百八十年,遗泽犹留一钩铁:如今已经有580年了,他的遗泽就像一把还留着的铁钩一样,依然闪耀着光芒。 铁背铭词镌六字,曰圣瑞文天祥制:这把铁如意背面刻有“圣瑞”二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题为《华岩庵》。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1. 天风海水声刁骚,忽闻细籁吟笙匏。 - 注释: “天风”指天空的风,“海水声”指的是海浪声,“刁骚”形容声音杂乱。忽然间,听到了细小的声音在吟唱着笙和匏。 2. 路转山腰入山腹,万竿凤尾萦翛翛。 - 注释: 道路转过山腰后进入了山腹中,看到成排的竹子像凤凰尾巴一般飘逸。 3. 凿幽缒险拓此径,幽庵乃结峰巅茅。 - 注释:
莒小子双即诗三十六韵, 国侨昔使晋,赐莒二方鼎。重器古所贵,况兼骈以整。 我观传纪间,所载亦井井。纪甗齐贿珍,襄钟郑赂诇。 寿梦与甲父,郜舒文互省。宝鼎虽不一,奇偶势殊等。 伟哉莒国器,至今余炯炯。二鼎虽已沦,双即乃犹并。 文曰莒小子,万年宝用永。徒家弗受文,佐祝文考鲠。 同质非殊范,一文乃异皿。纹回云点黑,班留苔翠冷。 枵腹略类瓠,象圆欲说饼。弯环形抱珥,朴素义尚褧。 黝若髹点漆,泽比金出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惊涛骇浪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感受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下面将逐句解释: - 钓龙矶:钓龙矶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方,据说有龙居住在这里,因此被称为“钓龙矶”。这里指代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 名山岂甘没波底:名山指的是有名的高山,岂甘没有波底是指不愿被淹没在波浪之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山被淹没的担忧和不满。 - 头角各欲分峥嵘:头角各欲分峥嵘形容各种形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62句,每句都是五言诗句。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译文: 千松万松何离奇,千石万石何累垂。松树寻找石缝中,展示出矫健的姿态;石头凌驾在松树上,争相争夺着高处。最壮观的主峰巨石最奇特,低头俯首却受到松树的欺侮;它直挺挺地占据山顶,用力撑开头顶上的天。左边的巨石势如飞龙,仿佛矗立在湘江边上的危崖上;右边的巨石伏卧在地,不满足地蜷缩着身体。两只大脚丫不肯让步
诗句解释: 1. 「伊人露白更葭苍」 - 这句诗描述了天刚亮时,天色由白变苍,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伊人"可能指某个特定的人物或地点,"露白"和"葭苍"都是描绘早晨景色的词汇,"更葭苍"则强调了时间的变化,从白到苍。 2. 「宾雁俄看起一行」 - "宾雁"可能指的是迁徙的大雁,"俄看起一行"表达了大雁开始整齐地飞翔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秩序、纪律或者某种期待的开始。 3. 「共叹崦嵫新岁月」
湘累何计问穹苍,雨雪其吁携手行。 讵有南楼风月兴,且寻东郭水云乡。 前年红树游萧寺,此际黄昏是夕阳。 谁是濯缨谁濯足,各将心境取沧浪。 - 诗句释义: 1. “湘累何计问穹苍”:这里的“湘累”可能指的是湘江边的困境或挑战,而“穹苍”指的是天空,表达了一种对于命运或自然的无奈和询问。 2. “雨雪其吁携手行”:雨雪意味着困难与挑战,“其吁”可能指叹息,表示在艰难的环境中,人们选择一起前行。 3.
【注释】 呜呼:叹词,表示悲叹。两公:指宋文信国赵构和明忠毅赵志坚两人。铁如意:古代一种兵器,形如剑,柄端有环,可系于腰际,以便于执握。如意(rú yu)在宋代是吉祥之物,故称如意。 【赏析】 《送文信国公铁如意歌》是一首赞颂赵构、赵志坚两位英雄的颂歌。诗人通过赞扬他们的事迹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开头两句说“呜呼两公如意从此留人间”,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英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