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憙
【唐拓武梁祠画象残册为李一山题】 自古以来推画家,椎轮自东西京。 自从齐鲁逮巴蜀,前人著录垂典型。 天水以后蒿莱平,历金元明乃复出。 百六二年象犹发,新编图史重光华。 此图仅存十四幅,唐时旧拓传溪藤。 忆我十一龄戊申岁,大梁随宦曾眼经。 越七十载岁戊午,我八十一重开縢。 虽经昆焰火不尽,古香古色仍奔腾。 茧理腻若截肪细,麝煤重比沈云崩。 国初题自朱查手,《小石帆亭》集大成。 竹垞山舟各七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内容。注意“剪”字的双关含义。 第一句:“满江红·感旧”点明了题目和作者,“前游”指作者的故地,“梦”是虚词,“感旧”表明了写作目的。诗人通过梦境回到故乡,但所见非昔,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三两句:上阕首二句写梦中故地景象。“凄凄切切”写出了故地环境气氛之凄寒
【注释】 百字令:词牌名。 知音难觅:很难找到理解自己心意的人。 燕市酒:燕京(今北京)一带的酒馆。 渐离:战国时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善击筑。 旧雨:指老朋友。 风帆瞬息闲:像风帆一样瞬间就飘散了,悠闲地回家。 几日僧舍联吟:几次在寺庙中和诗。 梅尉:梅山尉,梅山是地名,这里指梅山尉的官职。 吴市吹箫:吴地(今苏州)的吹箫人。 齐门弹铗:齐国的门客弹琴。 牢骚起:引起牢骚。 杯盘狼藉
【诗句注释】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其四脱布衫:石莲,即石介(1007—1059),宋代诗人。七十七,作者年龄;自寿词,自咏诗。其四,这是第四首。脱布衫,指不穿布衣,形容读书刻苦。 始读书不间昕宵,对青灯午夜频烧。:开始读书时不分昼夜,点着青灯直到深夜。 始学文全忘昏晓,望青云九天路渺:开始学习文章时,把早晚都忘记了;仰望着直上云霄的九重天,但路却很远。 【译文】 石介四十多岁才开始认真读书,不分昼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瘦影艳于霞”,意思是:身影瘦弱而美丽胜过霞光;“幡护铃遮”,意思是:旗幡的护持、金铃的遮拦;“枉劳蝶阵与蜂衙”,意思是:枉自徒劳地让蝴蝶、黄蜂飞舞在花团锦簇之中;“负了桃花”,意思是:辜负了桃花的艳丽;“风雨又交加”,意思是:风雨又一齐袭来;“转眼繁华”,意思是:转眼间春光已逝;“可怜金谷绿珠家”,意思是
牵牛望断银河岸。禁他一波似练。夜夜青天,年年白浪,留得佳期如线。春魂零乱。纵开遍桃花,那寻人面。狼藉东风,残红空自满庭院。 注释:牵牛星望断了银河的岸边。银河的水波被一阵阵狂风卷起,像白色的绢带一般。我常常在夜晚望着天空,看着天上的云彩变幻莫测,就像一条白练,美丽极了。每年春天我都会看到满天的繁花盛开,但到了秋天的时候,花儿凋谢,只剩下了落叶,让人感到十分寂寞。 云烟至今更幻。恁白衣苍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它描述了一幅唐拓武梁祠画象残册,并对其进行了题跋。 首联“至今迹相不得见,孝堂郭巨三十留题名”,描绘的是一幅唐拓武梁祠画象残册,作者通过描述这幅画的来历和历史价值来表达对这幅画的敬仰之情。 颔联“其余东麟西爪互显露,太尉沛相述叙文清明”,则是具体描绘了画中所呈现的内容,通过对画面中各个人物的描述,展现了画中的人文景观和历史背景。 颈联“冯绲六玉丁房峙双阙
【诗句】 长定宫中黄叶秋,大司马用新都侯。 淳于赂败曲阳去,咸阳王业雕潜谋。 是年孝成祚欲尽,建元七改仪容修。 君王心不化明烛,但照宫馆罗纨愁。 鸿嘉以来隆内宠,阳阿祸水倾炎刘。 是镫绥和改元铸,相掾丞令名雕锼。 不及班姬照辇道,铜沓祇映金涂浮。 慵来装点石华袖,红摇春影椒墙留。 赤凤歌残灿归路,绿熊席暖辉舌篝。 汉宫奢丽那得见,眼界输与残檠优。 史传孝宣精器械,元成以降难追求。 建昭竟宁两雁足
诗句解释: 1. 莒小子,双即诗三十六韵:指诗人在《双即诗》中创作了36个韵。 2. 蜗角国难为,强邻况压境:蜗牛的壳很小,国家却有难处,强大的邻国也压到了边境。 3. 岂类汉孝宣,技巧夙精警:难道像汉朝的孝宣帝一样,技艺精湛、警觉敏锐。 4. 乃与所制器,今古同彪炳:于是制作出来的器具,无论古今都很出色。 5. 什袭重绨锦,装潢斫檀瘿:用珍贵的丝织品包裹着,装饰着雕刻过的檀木的器皿。 6.
【注释】 和:应和,和韵。韧叟:即苏轼,字子瞻。归耕:归隐田园。釜(fǔ)麓:地名,在今湖南耒阳市境内,是苏轼故里。元韵:韵部名。 六千猿鹤悲君子:用《晋书·向秀传》中向秀、嵇康的故事。嵇康与山巨源(向秀)、刘伶、阮咸(阮籍)、王戎(王衍)等人为友,常游于洛西的山林之中,号为“竹林七贤”。后来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向秀等四人上表要求将嵇康的尸首归还给故乡,后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八百桑株学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