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读书不间昕宵,对青灯午夜频烧。
始学文全忘昏晓,望青云九天路渺。

【诗句注释】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其四脱布衫:石莲,即石介(1007—1059),宋代诗人。七十七,作者年龄;自寿词,自咏诗。其四,这是第四首。脱布衫,指不穿布衣,形容读书刻苦。

始读书不间昕宵,对青灯午夜频烧。:开始读书时不分昼夜,点着青灯直到深夜。

始学文全忘昏晓,望青云九天路渺:开始学习文章时,把早晚都忘记了;仰望着直上云霄的九重天,但路却很远。

【译文】

石介四十多岁才开始认真读书,不分昼夜,在青灯下苦读。

开始学习文章,竟忘掉了早晚,望着高高的蓝天,觉得前途无限遥远。

【赏析】

石介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早年就以博学知名于北宋,曾三次上书皇帝,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宰相吕夷简专权。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他被任为秘书丞。当时,朝内外一片混乱,石介忧心如焚,便写了《奉使契丹图》和《奉使回论》等文章,向皇帝进谏,指出“方今之患,莫大于契丹”,要求皇帝亲征,并派大臣带兵前往支援。然而,宋仁宗却一意孤行,不听石介的忠告,结果被辽国打败,损失很大。石介因此受到贬谪,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石介一生虽然遭受许多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不随波逐流。他的《奉使论》一文,就是一篇著名的政论文。文章一开始就写道:“臣愚以为今日之事,莫大于契丹。”这两句话,概括了石介的主张。他认为宋朝目前最大的敌人就是契丹。为了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利益,他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多次上奏皇帝,要求出兵讨伐。可是,由于皇帝昏庸无能和奸臣当道,他的政治主张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被诬为“狂妄”,最后被贬到黄州去管团练。石介的遭遇是令人痛心的。他虽然遭受打击,但他始终不忘关心国家大事,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写下了很多反映现实的作品。这首自寿词就是其中一首。《自题画像》说:“平生所志在经纶,晚节尤能信此心。”就是说他一生的志愿在于治理国家,晚年更加坚定这个信念。这首诗是他五十多岁时写的,那时他已经离开朝廷很久了。他在诗中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刻苦读书的情景,表现了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从“始读书不问朝夕”可以看出来。他不管白昼黑夜地读书,一心扑在学业上,连饭食也顾不上吃。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