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侗
【注释】 梅林:指梅花丛。 春信:春天的消息,即梅花开放的消息。 倚栏:靠着栏杆。 望春:盼望春天来临。 天公:天上的神灵,这里指春神。 传消息:传递消息。 故:特意。 【译文】 积雪覆盖了千树万木,树木冻得快要折断了。我天天靠着栏杆,盼望着春天的到来。 天上的神啊为我传达消息,所以特意让我欣赏到这梅花盛开的景象。 【赏析】 《梅林春信》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冬末雪景
【解析】 此诗为咏物诗,作者以“竹”“梅”为题材,描写了竹笋长成、梅花开放,以及云雨滋润桐岭、桃花盛开剑津等自然景物。全诗写景细腻,意境优美,寓意深远。 【答案】 译文: 在归堂静怡神思的时候,又来到芳香的亭中,领略情趣。 竹子刚长出竹笋时心虚,待到长成竹子就充满生机。 看着梅花香气散尽,它逐渐孕育出仁爱之心。 春雨滋润桐柏岭上的梧桐树,水涨桃花,淹没了长江剑门关。 峡中的景色藏得怎么样呢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耕桑本是吾儒事,不免饥寒智者非。 - 注释:耕种和纺织是儒家倡导的美德,然而在现实中,为了生计不得不面对饥饿和寒冷,这体现了智者也有不为人知的困境。 - 赏析:此句反映了古代士人的生活现实,即使拥有儒家的美德,也难以完全避免生活的艰辛。 2. 出处自然皆有据,不应感念泣牛衣。 - 注释: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因此不应该为这些感到悲伤而哭泣
柘轩 五亩之宫植以桑,孟轲举此助谈王。 轩前蒙密知何意,要见经纶滋味长。 注释: 柘轩:在院子里种植的桑树旁建造的轩窗,可以眺望院外的风景。柘是一种树木,其果实可以用来制作染料,也可以酿酒。 五亩之宫:指的是一个面积为一亩地的小庭院,也就是一个小的园林或者花园。 植以桑:种植桑树。 孟轲:指的是孟子,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家。 谈王:与君王交谈,即游说。 轩前:指柘轩的前面。 蒙密:蒙蔽严密的意思。
柘轩 三春采采为蚕供,衣被生灵独有功。 野外谩多闲草木,可惭无计谢东风。 【注释】 柘:一种落叶灌木,茎皮纤维可供纺织,种子可榨油。 供:给。 衣被:比喻养育。 生灵:指百姓、众生。 野外:指郊外。 谩:徒然,白白地。 无计:没有办法。 谢:感激,感恩。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退居江宁之后,在野园中看到春天万物生长的景象后有感而作。诗人以“衣被”自比,说自己虽然对生灵的养育没有实际的功绩
静庵山居 胜如城外宅,花木拥檐前。 一雨晚时过,群峰翠色鲜。 采荆烹白石,接竹引清泉。 车马长无到,逍遥乐葛天。 注释: 1. 静庵山居:描述一个隐居在山林中的住所或地方。 2. 胜如城外宅:比喻这个地方的美景胜过了城市的房屋。 3. 花木拥檐前:形容门前有丰富的花草树木。 4. 一雨晚时过:表示雨后傍晚时分,雨水已经停止。 5. 群峰翠色鲜:形容群山的绿色看起来非常鲜艳。 6. 采荆烹白石
舍上辞归罗豫章先生 学道求师久剑潭,岂缘枯朽预儒涵。 致知事业同归理,克己工夫判立谈。 未借老商颜笑一,已偕韩氏俗重三。 过庭若问论诗礼,应问从谁学指南。 注释:离开京城后回乡隐居在剑潭,已经很久了。我学习道理和学问的志向,与儒家学说是相同的。要认识事物的原理,就必须用功学习。我的修养功夫虽然还浅,但已经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了。我没有像古代的学者那样,去请教那些年高有德的人
积雪千林冻欲摧,倚栏日日望春回。 天公为我传消息,故遣梅花特地开。
耕桑本是吾儒事,不免饥寒智者非。 出处自然皆有据,不应感念泣牛衣。
咏归堂里静怡神,更步芳亭识趣新。 爱竹心虚初长笋,观梅香散渐含仁。 云将膏雨过桐岭,水泛桃花出剑津。 生意峡中藏得否,自家收拾满腔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