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咸
北行杂咏 一片银沙照夕晖,轻风拂拂袭征衣。 忽惊白鹭冲人起,只向溪流急处飞。 注释: 一片银沙:形容夕阳的余晖如银色的沙粒洒在大地之上。 照夕晖:映衬着夕阳的余晖。 轻风拂拂:轻轻的吹拂。 袭征衣:吹动衣服。 忽惊白鹭冲人起:忽然惊起一群白鹭,直冲而来。 只向溪流急处飞:只有向那些水流湍急的地方飞去。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动物行为的作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
【解析】 此诗是一首纪游之作,作者借“桑田”“沧海”的变化来抒发自己对人生、世事变迁无常的感叹。首联写诗人北游途中所见,道路之长与海天云气之茫茫形成鲜明对比;颔联以“桑”“田”二字双关,既实写自然变化,又暗寓人生哲理;颈联则由眼前景物而发感慨,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进一步强调了物是人非的主题,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答案】 纪里浑嫌道路长, 海天云气正茫茫。①纪里:指京都。②浑嫌
小至翻疑节候差,豆棚青翠漫交加。 注释:冬至的时候,天气好像与平时有所不同,豆棚上的青翠叶子互相交织在一起。 沿溪忽入幽人室,开遍蔷薇一架花。 注释:沿着溪流忽然进入了一间隐士的屋子,那架蔷薇花已经开得满架都是
【注释】 张司马:即张若虚,唐代诗人。七夕乘槎图:指牛郎织女传说的图画。《旧唐书·张若虚传》:“(张)若虚有《感遇》诗三十首,多讽兴古而发之思,其《七夕》一篇尤被服艳丽,极于情致。”次六给谏韵四绝句:指杜甫的《和张舍人送秦州李判官赴任》一诗,其中“银汉”一句是这首诗中的句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题作“次六给谏韵四绝句”,应为杜甫所作。 第一、二句:“月地云阶几度秋,填桥何用驾方舟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月明风静蔚蓝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明亮的月光下,微风轻拂,宁静的夜晚,蔚蓝的天空。这里的关键词是“月明”、“风静”、“蔚蓝”和“天”,分别代表月亮的光芒、清风的凉爽、蔚蓝色的天空以及广阔的空间。 我们看到第二句:“苦海无波燧息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这个宁静的夜晚
【注释】: 1.【海上巡行两见秋】:意思是说海上的巡行,在秋天时已经见过了两次。 2.【未归人】:指那些还没有回家的人。 3.【木兰舟】:古代传说中的木兰从军故事发生在北方,因此北方人称船为“木兰舟”。木兰是花木兰的代称,她曾代父从军,因功被赐封为“将军”,所以后来把女子从军称为“木兰从军”。 4.【披图】:即展开图卷。 5.【东风便】:即利用风向。 6.【中原汗漫游】:意即在中原地区到处游历
诗句逐句释义 1. 一茎数蕊尽丛生:描述了昙花的花朵生长方式,每一根茎上开满了密集的小花。 - 关键词:数蕊(多花)、丛生(密集) - 译文:每根茎上长满了密布的花朵。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昙花繁复而精致的花朵形态,展现了它的美丽与独特。 2. 粉晕檀心画不成:形容昙花的颜色和质地,使其难以用画笔勾勒出来。 - 关键词:粉晕、檀心 - 译文:昙花的色泽如同粉红晕染,檀木般的心脉清晰可见
注释: 台俗除夕门设纸虎祭以鸭焚之谓可厌煞余名之曰焚虎 台湾习俗,在除夕时门上放一张画着老虎的纸符,然后焚烧。这个做法被认为是讨厌的,所以被人们称为“焚虎”。 元夕女子偷折人家花枝谓异日可得佳婿余名之曰窃花 元宵节期间,有些女子会偷偷摘取别人家的花朵,并说这些花朵将来可以成为好丈夫。这种行为被称为“窃花”。 往时在京师作梦树堂花二诗谓事极韵且可举以为偶也今兹将毋同因赋四绝句 以前我在京城的时候
海国何如江汉永,悠然过化想存神。 此行省敛非无事,恐愧当年茇舍人。 注释:海国如何比得上长江之畔的辽阔?我悠然地度过时光,想象着自己能够超脱尘世。此行省敛并非没有事,我担心辜负了当年在荆门郡居住时的情意。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晚年。首句写景,以“何如”发问,表达了对江汉平原的深厚感情;第二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与向往;末句写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隐居生活而感到遗憾的心情
注释:在龙眠寺二月时,我正想赏花,赐金园里足风烟。 深恩厚谊不敢说归山好,因为我家没有负郭田。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张司马若霳的七夕乘槎图下写的,表达了他对龙眠寺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思念。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龙眠寺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