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翮
【注释】 分水驿:地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万州:古称,今重庆市万县市。 烽烟无际黄云愁:烽火连天,烟雾弥漫,令人忧愁。 三军不作刀环梦:全军将士不再有做刀环(指兵器)的幻想。作刀环,即做兵器。 一夜钲声绕戍楼:一夜之间,战鼓声响彻戍楼。钲,古代军鼓。 【赏析】 这是一首写戍边生活的诗。全诗语言简练、朴素,但感情沉郁、悲壮,是唐代边塞诗的名篇。 首句“分水驿连古万州”,交待了地点
注释:听说蛟龙因为畏惧楝树的花朵而不敢接近,为何不将它移植到江边呢?又听说彩凤也来求取楝树枝叶,人们羡慕它像朝阳一样光彩夺目。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楝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中以“蛟龙”和“彩凤”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楝树的美丽和珍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
古北口遇雨 斜风细雨日相催,黍穗荍花眼暂开。 万里秋声天外意,断桥流水石边苔。 注释: 古北口遇雨:在古北口遇到下雨。 斜风细雨:指斜风细雨。日相催:太阳催促着。 黍穗荍花:指高粱和小麦的穗。眼暂开:眼睛暂时睁大。 天外意:天上的意思。 断桥流水:形容断桥下的河水流淌。石边苔:石头边的苔藓。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古北口遇到的一场细雨,以及这场雨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首句“斜风细雨日相催”
万寿菊 风雨崇朝滑路斜,老人愁坐在天涯。夜来却有还家梦,喜见庭前万寿花。 注释: 1. 崇朝:早晨,表示时间很早。 2. 老人愁坐:形容老人因年老体衰而心情忧郁或身体不适。 3. 天涯:比喻极远的地方,常用来形容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的状态。 4. 夜来:晚上。 5. 还家梦:回到家乡的梦。回家是许多人的梦想和愿望。 6. 万寿花:通常指长寿的象征,如牡丹、菊花等。在中国文化中
【解析】 “先圣道并乾坤,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皇教同尧舜,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这两句是说:先圣之道与天地并列,其广博深厚、崇高明亮、悠久久远。当今皇帝的教化则和尧舜一样,其用意在于劝勉人们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纠正错误、正直做人。 【答案】 先圣道并乾坤,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皇教同尧舜,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译文:先圣之道与天地并列,其广博深厚、崇高明亮
注释: 仙鹤:指传说中的白鹤。 认人眼睫(bi睫毛):比喻非常灵巧,能看到人的细微动作。 瑶池:传说中仙女居住的地方。 万里摩天珠树宿:形容仙鹤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中。 清唳(lì)彻云霄(xiāo):仙鹤发出的叫声清脆响亮,直达天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鹤高傲、自由自在的画卷。首句“认人眼睫有灵毛”,以人的眼睫毛为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仙鹤的羽毛如同人类的眼睛一样敏锐。接着
石匣城边月正明,一年两度数归程。 昔人藏剑知何处?碧落秋空露气清。 注释: 1. 石匣城边月正明:石匣城边的月亮正明亮。石匣,古地名,位于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 2. 一年两度数归程:每年两次,我都要回到这里。度,量词,指一年;归程,回家的路程。 3. 昔人藏剑知何处:古人曾经隐藏过一把剑,如今不知它藏在哪里了。昔人,古人;藏剑,隐藏剑;知何处,知道什么地方。 4. 碧落秋空露气清:秋天的天空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诗句的主要内容,并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作答。“孤干亭亭塞上稀”,写尧亭古柏在荒漠中显得高而孤独,只有尧亭中的古柏最为显眼,寥寥无几;“高枝密叶影相依”,写尧亭古柏高大的树冠,枝叶茂密,相互依傍。“霜风众木凋零尽”,写寒霜降临,众木凋落,而尧亭古柏却依旧郁郁葱葱,青翠茂盛。“依旧长青荫夕晖”
《塞下曲五首》赏析 《塞下曲五首》,这是唐代诗人张仲素所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边塞将士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展现了一幅壮阔而细腻的边塞图景。 第一句“牧马荒原夜不休,朝来移帐到沙头。”描绘的是战士们在辽阔的草原上辛勤劳作的景象。他们不分昼夜地放牧马匹,即使夜色已深,他们依然坚守岗位。这一句通过“牧马”和“夜不休”等词汇,生动传达了戍边士兵的艰辛与坚韧。 接下来的句子
夜半孤灯涸井旁,童山竭泽世茫茫。 马声嘶彻炎风起,不是征人亦断肠! 注释:夜晚时分,一盏孤灯映照着干涸的井壁,四周是连绵不断的童山和枯竭的湖泊。这荒凉的景象映射出世间的苍茫无际。随着战马奔腾的声音在炎热的风中响起,不仅是出征的士兵,连我也不禁为之动情,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不舍。 赏析: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的艰苦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深深担忧及对士兵们的深情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