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翮
诗句: - “匹马萧萧塞草黄”:描述了边关的荒凉与孤独。塞外的草原在秋风中萧瑟地摇曳,一匹孤独的战马在黄色的草原上奔跑。 - “淡云孤月影微茫”:描绘了边疆夜晚的景象。淡淡的云彩映衬着明亮的月光,使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幽深而神秘。 译文: - “匹马萧萧塞草黄”:一匹马独自在黄沙覆盖的草地上奔腾,仿佛它也被这凄凉的氛围所感染。 - “淡云孤月影微茫”:天边的薄云和孤悬的月亮
夜半孤灯涸井旁,童山竭泽世茫茫。 马声嘶彻炎风起,不是征人亦断肠! 注释:夜晚时分,一盏孤灯映照着干涸的井壁,四周是连绵不断的童山和枯竭的湖泊。这荒凉的景象映射出世间的苍茫无际。随着战马奔腾的声音在炎热的风中响起,不仅是出征的士兵,连我也不禁为之动情,内心充满了深深的忧虑和不舍。 赏析: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的艰苦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深深担忧及对士兵们的深情关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塞外春天的图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注释: - 蜂聚穹庐一室春:蜂聚集在帐篷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开窗满目尽风尘:打开窗户,看到外面都是风尘。 - 谁家饱啖酪酥饼:是谁家的人们在享受着美味的奶酪和酥饼。 - 即是龙堆富贵人:这些人就是龙堆上的富裕之人。 译文: 蜜蜂聚集在帐篷里,仿佛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打开窗户,看到外面都是风尘
【注释】 1. 喀尔喀曲:清代蒙古语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一带,包括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兴安盟、哲里木盟及辽宁的一部分地区。 2. 竭:竭尽。 3. 叹俗穷:感叹世俗的贫困。 4. 腰悬竹箭臂悬弓:腰间插着竹制的箭筒,手臂上挂着弓箭。 5. 只畏中原火器攻:只怕中原用火器进攻。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边疆战士的生活和战斗情景的
惨淡黄云日色低,红毛碧眼向人啼。 并驱马上扬鞭去,莫向桃花洞口迷。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鲜明的色彩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精神风貌的赞美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和追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筛选、整合出诗歌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理解其思想感情。最后把握全诗的情感,并结合诗句分析。 “杏花时雨浥轻尘”的意思是:杏花时节春雨沾湿了轻尘,这两句是写景,点明了时间是杏花盛开的时候,地点在寺庙周围。“马踏春泥不厌贫”,意思是说:马儿踩着春泥,也不嫌它贫瘠。“马踏春泥”是实写
诗句释义: 凤凰池上著朝衫,文彩风流侧帽檐。 译文: 凤凰池边穿着朝服,文采风流戴着斜顶帽。 注释: 凤凰池:古代帝王的官邸或园林,此处可能指李子静曾经担任过的官职。 着:穿着。 文彩风流:形容人有才华、有气质、有风度。 侧帽檐:斜戴帽子,通常表示不拘小节、潇洒自如。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故友李子静的诗。首句“凤凰池上著朝衫”,描绘了李子静身着朝服,身姿挺拔,如同凤凰一般高贵
注释: 悼故光禄卿李子静三首 不闻楚客咏江漓,廿载长安隔梦思。 桂酒椒浆浇宿草,平生风仪忆当时。 译文: 我不再听到楚地的歌者在歌唱江流的景色,二十年来我一直在长安,相隔遥远,只能在梦中思念你。我用桂花和椒浆来浇灌你的墓草,回忆起我们共同度过的岁月,那些美好的时光历历在目。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怀念逝去的朋友李子静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 "不闻楚客咏江漓,廿载长安隔梦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注意理解内容,结合注释和译文作答。 第一首:李子静去世后,榜科(科举考试)上的名字顿时空了,只留下笔墨的余风在世间流传。 第二首:什么时候才能去上方山祭奠李子静? 第三首:只能独自向荒原悼念李子静。 【答案】 ①李子静去世后,榜科(科举考试)上的名字顿时空了;②只留下笔墨的余风在世间流传;③什么时候才能去上方山祭奠李子静;④只能独自向荒原悼念李子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和思想情感;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三要素:诗歌的思想主题、诗人的情感态度和诗歌的艺术手法,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 “独寻春色上高台,鸟语花香淑气回。”意思是独自寻访春天的景色登上高楼,听到鸟儿的叫声闻到花朵的香气,春天的气息弥漫开来。这两句写诗人登高望远,欣赏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