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暕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浏览全诗,抓住主要意象,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最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即可。这首诗是诗人寄赠悦上人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悦上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结交悦上人的想法。 第一句中
【注释】寒炉:指冬天使用的火炉。灰:指火炉的余烬。几番:多次。幽人:隐居的人。门外宁教俗子来:门前不容许普通人进入。老杜句:杜甫诗句。修觉寺:在今江苏宜兴县。东坡诗:苏轼的诗句。妙高台:在四川眉山市。新凉:指初春气候。拟:准备。登屐:登山时所穿之鞋,屐为木制鞋。逸兴:兴致。 【赏析】这首诗写于作者晚年,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一位僧人在山中居住,于是写下此诗。全诗语言朴实、平易、自然、生动
青蛙叫声仿佛在吹拂着初春的小雨,清脆又响亮。桑椹果实欲红,春风也恰到好处地带来了暖意。 少妇常常忧虑着丝绸的盈利微薄,而老夫却唯独喜欢稻米的生长繁茂。我旧日种植的花木如今仍然被山莺识别,新近购买的水塘边野鹭也经常经过。这美好的环境正是东风的恩赐,让人想起了当年金谷园的繁荣。 这首《春日田园杂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田园的宁静与生机,通过生动的自然画面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送僧归蜀 诗禅寄杖锡,不问道途难。 到水浮杯渡,逢山卸笠看。 悟空诸念寂,传佛一灯寒。 蜀国又归去,令人忆道安。 【注释】 1. 诗禅寄杖锡:诗中寄托了对禅宗的理解 2. 不问道途难:不关心路途的艰险 3. 到水浮杯渡:到了水边可以漂浮的杯子,暗示着放下执着 4. 逢山卸笠看:面对山的时候可以放下帽子 5. 悟空诸念寂:去除一切杂念使内心宁静 6. 传佛一灯寒:传递佛法如一盏寒冷的灯 7.
诗禅寄杖锡,不问道途难。 到水浮杯渡,逢山卸笠看。 悟空诸念寂,传佛一灯寒。 蜀国又归去,令人忆道安。
一锡千峰远,闻师住少林。 云生坐处石,佛见定时心。 清福人间少,红尘山外深。 何当重问讯,来借朱堂吟。
十指曾弹月下琴,已知太古有遗音。 三乘四谛无非道,万法千门只此心。 得句何妨闻鼓□,□机不复有魔侵。 近来□□□□□,无奈□□三尺深
曾对寒炉细画灰,几番回首重徘徊。 山间已有幽人占,门外宁教俗子来。 老杜句留修觉寺,东坡诗在妙高台。 新凉拟办登山屐,莫待黄花逸兴催
曾写当年送别诗,小窗几度梦魂飞。 句从薝卜林中得,人在梅花岭外归。 礼罢祖师无有相,遍参老宿悟来机。 归舟久驻西湖上,闻道新来景又非
周暕,字伯阳,号方山,泰州(今属江苏)人。 宋亡,流寓秀水、钱塘、吴郡等地(《养蒙文集》卷二《送周方山序》)。 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七)执教馀姚(《桐江续集》卷一三《送周君暕之馀姚讲授》)。 武宗至大三年(一三一○)为白珽《湛渊静语》作序(《湛渊静语序》)。 月泉吟社第十九名,署名识字耕夫。 事见《月泉吟社诗》。 今录诗六首。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