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渎神
《河渎神》 凉月转雕栏,萧萧木叶声乾。银灯飘落琐窗闲,枕屏几叠秋山。 朔风吹透青缣被,药炉火暖初沸。清漏沉沉无寐,为伊判得憔悴。 注释: 1. 凉月转雕阑:月光从雕花的栏杆上照进,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2. 萧萧木叶声乾:树叶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秋天的到来。 3. 银灯飘落琐窗闲:银色的灯光在窗户上闪烁,给人一种静谧而优雅的感觉。 4. 枕屏几叠秋山:枕头上摆放着几本书籍
【其一】 照水月娟娟,小姑妆镜初悬。碧桃花发翠帘前,残香犹袅斜烟。 注释:月亮映照在水面上,像一轮明亮的玉盘。小姑刚刚梳妆完毕,镜子挂在窗前,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窗外的桃花盛开,绿色的帘幕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曳,一缕缕香气飘散在空中。 露湿旌竿铃带重,隔云神女相送。绣袂天风吹动,凌波归去如梦。 注释:清晨,当露珠沾湿了旌旗和铃铛时,远方的神女正在用轻风将我送上归途。我的衣袖被风吹起,就像在梦中一样
诗句输出: 风紧雁行高,无边落木萧萧。楚天魂梦与香消,青山暮暮朝朝。 译文输出: 大雁排成整齐的行列向南飞去,无边无际的树木被风吹得落叶纷飞。我在这里深深思念着你,你的梦境和香气仿佛已经消逝在这无边的秋天里。无论昼夜更迭,我都在这片青山之中寻找你的身影。 注释输出: 词人纳兰性德以细腻的笔触将秋景与内心的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凄美、哀怨的情调
密约水神祠。瓣香心事谁知。绣幡同上小名儿,一双亲系干支。 萧萧暮雨芙蓉黑。越江犹认行迹。潮没苏碑三尺,怨魂应始消得。 注释:密约:秘密地约定。瓣香:用花瓣包裹的香。事:事情,这里指所要做的事。谁知:谁知道。绣幡:彩色绸缎制成的旗幡。小名儿:小名。亲:相称或敬称对方。干支:天干的第三位,即“庚”。行迹:行动的痕迹。消得:消失。 赏析: 《河渎神》是北宋文学家柳永所作的一首词
【注释】 ①鸣条:山名。②柏宫方冢:指二妃庙,二妃为舜帝的两个夫人娥皇、女英。③枕寒潮:指二妃像。④苍梧:山名,在今广西兴安、贺县一带。⑤平阳:地名,在今山西临汾西南,传说是舜的后妻姚姓之居地。⑥香草:即“芷”。 【赏析】 此词咏湘妃二妃,抒发了作者对她们的悼念和思念之情。上片写二妃庙的建筑和环境,下片写二妃的故事。“河流不向湘流绕”暗指舜葬于苍梧山;“恨与苍梧俱杳”暗点二妃之悲剧结局
注释: 湖上水连天。湖水与天空相连。 湖光卷尽寒烟。湖面上的雾气被卷起,消散在空气中。 玉娥一去几千年。美丽的嫦娥已经离开我们几千年了。 尽日凝妆俨然。她整天都保持着端庄的妆容。 漠漠雨丝飘碧瓦。细密的雨丝落在绿色的屋瓦上。 人在女郎祠下。有人在女郎的祠堂下徘徊。 一树红梨开谢。一棵红色的梨树正在开花和凋零。 明朝又是春社。明天又是春社的日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人物情感的诗
【注释】 河渎神:即“河伯”,古代对黄河水神的称呼,此处指作者自喻。疏雨:小雨。西堂:指作者居住的西厢房。欹(yī)枕:侧卧。潘鬓:用“潘岳”来借代头发稀疏。加餐:指多食。 【赏析】 此词为作者自况之作。首句写雨打寒毡,暗喻自己处境的凄凉;次句写诗人独自在西厢房中倚枕而眠,孤独凄冷的景象与“疏雨”相映衬;三、四两句写年华已逝,人老珠黄,与当年相比,大有沧桑之感;五、六句写秋燕避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背诵和默写。这是一道考核诗人思想感情的题目,注意结合注释思考即可。“祠枕夜滩哗”“年年庙火神鸦”写出了江神庙的热闹景象,“雪路飞涛帆影白”描绘出江面波涛汹涌的景象,“我是旧南征客”点明作者自己的身份与心境,“夕阳江上吹笛”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情。 【答案】 ①祭祀在江边滩头的神灵,②铜鼓声中楚歌响起。③云台山星座如锦绣般绣满苔藓。④每年庙里都有火光闪烁
【注释】 绿带:指春日的杨柳。二妃祠:相传为舜帝之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所建,故址在今湖南湘阴县。 黄陵:指传说中的舜帝二妃墓,位于湖南省境内。鱼浪:湖面上波涛滚滚。鹧鸪啼:指鹧鸪鸟叫声。鹧鸪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羽旗:指旌旗随风飘扬的样子。 神弦:传说中的一种弹拨乐器,传说其音色如人神之语。幽梦断:形容音乐优美而使人陶醉,以至于难以分辨现实与梦境。去帆:船帆远去,指离别。湘转:指船只顺江而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然后分析诗句中的内容,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本题要求对《河渎神·樯橹阵鸦飞》进行赏析。从诗的体裁、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樯橹阵鸦飞”写水战的场景,樯橹阵鸦飞,指战船排列成行,乌鸦盘旋飞翔;“灵旗冉冉来时”,点出是神将降临;“丁香丛竹杜鹃啼”,“帝子魂归路迷”,写女鬼迷路,神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