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内容为: 儤直稍宽庚伏暑,传宣来自玉皇家。 冰盘满掬三危露,金榼频𣂏九酝霞。 衙鼓骤惊行抱牍,索铃犹误吏催麻。 叵堪厨酿甜如蜜,漫倚桥栏看水花。 译文与注释: 儤直稍宽庚伏暑,传宣来自玉皇家。 注释:儤直,指官员的值班时间。庚伏暑,即庚午年(770年)的夏季非常炎热。传宣,传达命令。来自玉皇家,意为从皇宫中传出的命令。 冰盘满掬三危露,金榼频𣂏九酝霞。
【注释】 甲午: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诗人因苏轼的荐举,任徐州通判。初被聘召:初次接受朝廷的任命。末章感遇述怀:写在最后一首诗中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感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任徐州通判时所作,作于熙宁九年春,当时神宗皇帝已亲政。 “乞州如斗苦难谐”意思是说:我请求出任州郡的官职却很难做到与世无争,像斗那样小。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出仕为官,特别是做州郡长官的愿望
诗句释义: 1. 万里岷峨入贡琛:岷峨,指四川的岷山和峨眉山。入贡,指的是向朝廷贡献珍品。这里指四川的珍贵之物被送到朝中。 2. 怒风抟上九霄鹏:怒风,形容天气恶劣或气势猛烈。抟,意为盘旋。九霄,天上的最高层。鹏,大鸟,常用来比喻有志之士。这句意指四川的优秀人物在恶劣的环境中仍然努力向上,如同天空中盘旋的大鹏。 3. 人才于国犹元气:人才,这里指有才能的人。于国,对国家的。元气
注释: 甲午岁除即事二首初被聘召之命末章感遇述怀 行年半百又加三,隔一宵还一岁添。 丘壑甚惭心赏误,轩裳可与道情兼。 酦醅酒熟频𣂏玉,耐冷灯青密下帘。 绝爱缃梅开较晚,雪晴要我日巡檐。 赏析: 这是诗人在甲午岁除(即除夕)所作两首诗,其中第一首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第二首则描绘了诗人在除夕夜晚的生活情景。 第一首诗中,“行年半百又加三”,诗人用“半百”来形容自己的年龄
这首诗的译文是:“我明白你竽瑟的才华和你的才疏,但我并不赞同你与时逢迎。你扶犁耕地,失去了田家的生活;而我却敛版趋趋,来吏部曹办事。我厌恶那些功名利禄,喜欢在州县里奔走劳作。我忧思重重,心中常有不平之愤,但我却坚守岗位不后退。” 注释:参选铨曹:参与科举考试,被任用。竽瑟明知缪所操:我知道你是明白自己的才华和局限的。才疏分不与时遭:我才疏学浅,无法与时逢迎。扶犁轻失田家计:你扶犁耕地
猎猎的风中旗子在风中摇曳不定,我们在尊酒间畅谈着未来的计划。纷繁的世事无穷无尽,我站在江头将要分别之时心情惨淡。 我们未必没有能够扭转局面的机会,只是担心起死回生之术不足;你作为宣州人,我也一样感到你的孤独,所以倾听你的诉说来宽慰我的思乡之情。 注释: 1. 猎猎:形容旗帜随风飘扬的样子。 2. 尊酒:指酒杯。 3. 江头欲别时:即“江头欲分手时”,意思是即将分别的时刻。 4.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贡士的成就和才情的。下面是诗句的逐句解释和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1. 鹿鸣宴贡士:这是一句诗题,意指在庆祝宴会上招待贡士。 2. 蜀庄故里好扬邻:蜀庄是指四川的一个古老村庄,故里则指故乡。扬邻表示让邻居都感到自豪。 3. 不尽斯文万古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文化和知识的传承的重视。"斯文"指的是古代的学问和文化,"万古存"则意味着这种学问和文化永远被保存。 4.
注释: 1. 和彦威纪事二首:《全后乐府》卷六十六引作《和彦威》,题下注“时和彦威在蜀”。按,《唐才子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俱不载彦威。《全唐文》有《和彦威集序》,但无诗。疑此篇为后人伪托。 2. 民劳无诉卒长征:人民劳累而无所诉说,终于不得不长途跋涉。 3. 安得天河洗甲兵:怎样才能洗净战争的创伤呢? 4. 虎出柙谁当任责:虎从笼中走出,谁来负责呢?比喻国家面临危机,无人能负起责任。 5
【诗句注释】 龙飞景运诏宾兴:比喻科举考试中举后,有皇帝的诏书招纳。景运,指国泰民安;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宾兴,是古代一种礼制,指的是皇帝对新科进士的招见。 将相之阶自此升:将相(将领与宰相)的阶梯从此开始升高。 毛颖铦锋须快战:比喻笔锋锐利如同锋利的刀剑一样,需要快速书写战斗。 楮生衷甲作先登:用纸做成铠甲,比喻书写速度非常快。 精思可使文加点:用心思考可以使文章更加精彩。 抄写能令价倍增
注释:闻喜宴恭和御制赐进士诗 九天之上降德有元,自应皇化超越羲轩。 囊封何日无忠谏,延策今年许尽言。 端藉多材戡世难,尽销杀气作春温。 万间华屋非难就,杗桷应须妙选抡。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科举制度的诗歌。它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赞美和推崇,认为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人才是国家的重要支柱。同时,它也强调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