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尚仁
诗句释义 1 行李无多半是诗: 这句诗表达了陆月湖的旅途充满了诗意,他的行李中不仅有物品,更多的是充满情感和思想的诗歌。"无非"意味着除了诗歌之外没有其他多余的东西。这里的"是"可以理解为“全部”,强调了诗的重要性。 2. 买船兼载鹤同归: 陆月湖决定用购买船只作为回家的方式,同时船上还要载一只鹤,一起返回家乡。这表明他打算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情感,也暗示了他对于归途的期待。 3.
【注释】 1. 陈户:指药铺。 2. 閤(gé):关。 【赏析】 《饮药房陈户山居分韵得閤字》,此诗以隐逸生活为题材,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山居生活。全诗通过诗人与友人在药房、山居中的交往,表现了隐士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 首联“常人厌寂寥,隐士畏喧杂”,写一般人都厌恶寂寞,而隐士却畏惧嘈杂。这两句话既揭示了隐士的生活特点,又暗示了他的性格特点:他不喜欢喧闹,喜欢清静。 颔联“山居主人百好无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赏析即可。注意要结合注释、关键词来分析。 译文:风雨在搅动着飞雪,一寒如此只贪诗。倾尽酒瓢囊中的金,恐怕被梅花笑我不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前二句写景,渲染出一幅风疾雪猛的图景,烘托诗人凄苦孤寂的情怀。后二句写诗人因爱梅而忘食,因思梅而醉酒
诗句释义: 1. 焚香独坐勘骚经 - 这里描述的是诗人在夜晚独自静坐,手中拿着香,专心地阅读着《离骚》这样的经典诗篇。 2. 庭树无风叶不鸣 - 这句话意味着由于夜晚没有风的干扰,所以庭中的树木也不会发出声音,树叶也不会发出沙沙的声音。 3. 静入夜深闻鼓吹 - 随着夜晚的深入,周围环境变得安静,可以听到远处传来的鼓声和鼓吹声。 4. 一池明月乱蛙声 - 月光下的小池塘被搅动起一片混乱
【注释】 简许有实:简约而真实。 闲磨霜刃破银瓜,沉水香销日影斜:闲着没事,用刀削去霜刃上的冰,就像用刀削去瓜上的皮,露出瓜的内瓤。沉水香消减了阳光,太阳的影子也斜了。 吟客不来情思懒,晚风庭院落槐花:吟客不来,诗人的情怀就慵懒了。晚风中,庭院里飘落了槐花。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诗人独自欣赏庭院美景时产生的感慨。 前两句,写诗人闲暇无事,拿起刀来刮去窗上冰凌。他的动作是那么地从容不迫
注释:挥斧伐木时,气势如虹,只见几棵树的烟雾在片刻间消散。夜深人静时,无依无靠的乌鸦和鹊鸟感到寒冷。月光下,它们发出几声哀怨的鸣叫,仿佛是在怨恨明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诗人在夜晚挥舞着樵斧,砍伐着树木,但只留下几缕烟雾在空中飘散。他独自一人,没有伴侣,也没有亲人,只有那些冷清的乌鹊和鹊鸟陪伴着他。在这样寂静的环境中,月光显得格外明亮,仿佛在为鸟儿们提供一丝安慰。然而
声逐娇云学凤鸣,王孙几醉拍栏听 春深莫唱关情曲,多少行人过柳亭。 【注释】 - 声逐娇云:声音随着娇美的云朵飘荡。 - 学凤鸣:学着凤凰的鸣叫声。 - 王孙:贵族或富贵人家的人。 - 几醉拍栏:几次喝醉酒,拍打栏杆。 - 关情曲:触动情感的歌曲。 - 柳亭:柳树下的小亭。 【译文】 红衣歌女的歌声,如同娇美的云彩一样飘荡;我也曾像贵族王孙那样陶醉于她的歌声之中而击节赞赏
注释:在闲适的时候,身心可以自在,春风中茅屋与燕子同住。 松花洒满地面,溪边的云朵飘动,一躺卧于晴窗之下阅读书籍。 赏析:诗人以“闲里身心得自如”为开篇,表达出作者内心的闲适与自在。接着,以“春风茅屋燕同居”描绘出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最后,通过“松花满地溪云滑”,“一榻晴窗卧看书”等诗句,描绘出了一个宁静、舒适的生活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闲适和自在
【注释】: 适越:到越地。留别:离别。江亭:指江边的亭子。饮罢:酒喝完了。起:引发。何事:为什么。西风:秋天的风。又:又,再。越游:到越地游历。潮信:潮水的信使。欲来人欲去:潮信将要到来而人要离去。夕阳红蓼满汀洲:夕阳映红了蓼花,满河的蓼花倒影在水中,一片通红。汀洲:水中沙洲,泛指水边平地。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写离情别绪,却以景语为主。首句“江亭饮罢起离愁”,点明是宴饮之后
注释: 1. 拨尽寒灰雨夜深,半窗灯影伴孤吟。 拨尽:指将炉灰倒尽或吹灭。寒灰:寒冷的灰烬。雨夜深:深夜下雨。 2. 不眠只有琴知得,明日阳关何处心? 不眠:无法入睡。琴:古琴,古代一种弦乐器。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诗人借宿寓舍之缘,抒发了作者离别时的感伤之情。首两句写夜深时的情景。“拨尽寒灰”是说诗人在雨夜中将炉灰全部倒净。“半窗灯影”是说诗人在半窗下点亮了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