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与之
注释: 1. 山行乌藤落手野烟开,形容山行途中所见的景色。乌藤是指苍劲的藤条,落手表示藤蔓缠绕在手上。野烟开指远处的烟雾逐渐散去。 2. 水秀山明入望来,形容眼前山水的美丽。水秀指的是水面清澈美丽,山明指的是山峰清晰明朗。 3. 旧日经行曾著语,指的是过去曾经在这里走过。著语表示留下了言语或者痕迹。 4. 试看石壁已莓苔,意思是试着去看那些长满青苔的石头。 赏析:
【注释】 1. 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 烟草:指田野里长着的茅草和野草,这里泛指草木。 3. 凄迷:模糊不清的样子。 4. 露未晞:太阳还没有完全露出水面,露水还未干。 5. 一筇:一种用竹子做的手杖。 6. 晴晖:晴朗的阳光。 7. 丹枫(fán):红色的枫叶。 8. 散作:分散开来,随风飘落。 9. 漫山野蝶飞:漫天飞舞的蝴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日山林美景的诗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天山林景色的五言绝句。 首句“槁叶忘身绝涧流”,意为树叶干枯后,仿佛忘记了自己的身体,独自在山涧中流淌,形象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 第二句“芦花摇手欲风休”,意为芦花摇曳着仿佛是在挥手告别即将离去的秋风,表现了秋天的凄凉氛围。 第三句“羡渠山鸟浑无事”,意为羡慕那些山中的鸟儿,它们似乎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操心,自由自在地生活。 最后一句“相对飞鸣草树秋”,意为在这片秋色中
【解析】 此诗为登临黄鹤楼所抒写之情。首联写楼高城端,俯视尘世;颔联写楼中所见之景;颈联写楼上所见之景;末联写登高怀古之情。 黄鹤楼:位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东面长江南岸的高楼,又名“江楼”、“黄鹄楼”、“白云阁”,传说因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得名。公元1985年重建,为五层建筑,高51.4米,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翚(huī):鸟尾上黑纹的羽毛。 横:指横吹。 骚客:指屈原。 赏析:
【注释】 菡萏:荷花的别称。儿女态:娇柔可爱的样子。 舂(chong ):锄地。 石:指山石。金:指锄头。 蒲梢:蒲草尖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居生活和作者对山居生活的闲情逸致的作品。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清远。 “菡萏儿女态”,是说荷花娇嫩可爱。“儿女态”,即娇柔可人的意思。 “春锄金石交”,是指锄地时,锄头与石头相互摩擦,发出金石相击之声。“金石交”即形容锄地声铿锵有力,如同敲击金石一般。
山行 片云轻度半岩阴,巾屦俄惊翠霭深。 涧底寒泉知客懒,石根㶁㶁自长吟。 注释:片云轻拂着山岩,使山中显得有些阴暗;忽然间一阵翠色迷蒙的雾气袭来,让人吃惊不小。山涧中清冽的泉水知道游人懒得走动,便在石底发出潺潺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山行时所见景色的诗歌。首句写云雾轻拂山岩,使山中显得有些阴暗;第二句写突然之间被一片翠色的迷蒙雾气袭击,让游人吃惊不小
诗句释义及赏析 深入解读罗与之《商歌三首》中意象与哲理 1. 诗句内容解读 - 白屋釜生鱼 - 青楼行细脍 - 静思天地间 2. 关键词注释 - 白屋 - 釜生鱼 - 青楼 - 行细脍 3. 诗歌翻译 - 白屋釜生鱼 - 青楼行细脍 - 静思天地间 4. 诗句赏析 - 自然意象描绘 - 哲学思考表达 - 社会观察反映 5. 历史背景考察 - 古代社会阶层描述 - 诗人生活时代背景 -
【解析】 此诗前两句是写诗人在山行途中所见之景,后两句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 “旗旆旆黄茆”的意思是:旗子飘飘,黄色茅草映入眼中,十分鲜艳。黄茆即茅草,这里代指旌旗,用来形容道路两旁高高的茅草随风摇曳的样子。诗人在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高高耸立的茅草随风摇曳的景象。“旆”是古代的一种旗帜,这里指旌旗。 “荒郊尽日绝人行”意思是:荒远的郊野,一整天都没有行人
诗句原文: 抛却银袍制芰荷,春风一曲紫芝歌。 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天归来、归隐生活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银袍”与“芰荷”、“紫芝歌”与“荆山泣卞和”,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追求自然生活的心境。诗中“至宝多横道”和“何事荆山泣卞和”两句,揭示了古代文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他们对于命运无常的认识。整体而言,诗歌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掌握。此诗为作者晚年隐居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旷达的人生态度。 【答案】 译文:我才疏学浅,难以胜任治理国家的重任,宁愿退隐山林,也不愿去迎合世俗。我心志不怨天,只乐于自然。在深山密林里,坐在曲木上,喝着清凉的泉水,感到心旷神怡。赏析:首联直抒胸臆:“才难济世”是说才能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