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梵琮
这首诗的译文是:看到明星悟道,难免全身入草。累及后代子孙,却把白衣染貌。七峰见到他,劈面一拳打倒。 注释: 1. 因睹明星悟道:看到明亮的星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2. 未免全身入草:难免要像草一样,被环境所影响,无法完全脱离世俗。 3. 带累后代儿孙:拖累了后代子孙,使他们受到牵连。 4. 却把白衣染貌:反而让自己的外貌变得与平凡人无异。 5. 七峰当日见他:在七峰山见到了这个人。 6.
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内容: 1. 无住著,老禅魔。 - “无住”意指不停留或不受限制,“著”在这里指的是执着或迷恋。整句话意味着不要被执着所束缚,否则会陷入老禅的魔咒中。 2. 欢喜少,恶性多。 - “欢喜”指的是快乐和满足,“恶性”是指邪恶或恶意。整句话表达了快乐很少,而恶意却很多。 3. 三毒花中结苦果,蒺藜园里养蜂窠。 - 这里提到的“三毒”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种烦恼(贪、瞋、痴)
赵州南, 在河北赵县南部。 石桥北, 指赵州的石桥北岸。 观音院, 位于该处,供奉观音菩萨。 弥勒, 即阿弥陀佛,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后成为西方净土宗的始祖。 祖师, 指赵州从谂禅师。 遗下一只履, 意谓祖师留下了一只鞋子。 至今, 指现在。 觅不得, 找不到。 赵州老子, 指赵州从谂禅师。 信手栽荆棘, 意谓赵州从谂禅师随意种下了荆棘。 当门种蒺藜,
注释: 世尊拈花,迦叶破颜。 世尊即释迦牟尼佛,拈花是佛祖的拈花微笑。迦叶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破颜指破颜一笑,形容笑得非常高兴。 只因学步,失却邯郸。 邯郸,古地名,这里比喻人生。学习走路时,因为模仿别人的动作而失去了自我,就像邯郸人失去原地一样。 斫却庭前树,放出云外山。 砍掉庭院前的树木,让它们飞出云层之外,比喻摒弃尘世的纷扰,追求高远的境界。 行人才眨眼,身在画图间。 行者,行人
诗句解释: 1. 分冬时节,一物不违:冬日时节,一切事物都按照自然规律运行,没有任何违背。 2. 大家出手,各各提持:大家都在行动,每个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 3. 白糍片片打硬,山果大小随宜:糯米糍粑一片片的,又硬又结实;山果有大有小,随心所欲。 4. 衲僧家,牙如剑树,口似龙池:和尚们像剑树一样锋利,又像龙池一样深邃。 5. 入齿下咬著,吞吐唾雾霏霏:嘴里的东西进入牙齿,发出细微的声音。
【注释】: 强言一物扬家丑,引得傍观入座来。 笑里和盘轻掇转,七峰岌嶪舞三台。 译文: 强词夺理地宣扬一点小事情,引起旁人的议论纷纷。 笑着把话题转移到其他方面,就像在七峰之间舞动三台一样。 赏析: 此诗为《偈颂九十三首》之第十九首。全诗以“和盘托出”比喻“扬家丑”,通过巧妙的比喻、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对当时权贵们的不满与愤懑之情。前两句是说
【注释】偈颂:佛教中的唱词,用来念诵佛经。九十三首:指《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九十三品。其十六:即第六十品。偈颂诗中以“偈”为首字,后用“颂”作韵文,故称“偈颂”。 【赏析】这首偈颂赞美圣地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描绘仙树、圣地、秋风、生蛇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感染力
湖上一片云,明月为知己。却被清风吹,吹入深山里。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湖上一片云”: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光山色画面。"湖上"指的是湖泊之上,而"一片云"则形容天空中的云朵形态多变,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此句通过对比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2. “明月为知己”:这里的"明月"象征着诗人的朋友或知己,"为知己"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友谊深深的珍视和感激
诗句释义 1 "东山水上行":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山水间行走的情景,可能是为了寻找灵感或者进行某种活动。 2. "乾元利贞亨":这里的“乾元”指的是天理或宇宙的本源,而“利贞”则是指吉祥和正直。整句诗表达了对天道自然法则的尊重,以及对正直、吉祥的追求。 3. "誵讹一个字":誵讹指的是文字上的差错或者是不准确的表述,这里可能是指诗歌中的错字或者表达不清的地方。 4. "才子竞头争"
【注释】 衲僧:佛教禅宗僧人,以披褐为袈裟。 真妙诀:指佛家法门。 转圣作凡:指和尚将圣徒转成凡夫,即俗人。 点金成铁:形容和尚的法术非常神奇。 却把山茶:用山茶代替了竹叶。 角黍:粽子的俗称。 菖蒲细切:用菖蒲切成小段。 艾人:指采艾草的人,古代风俗端午这天有采艾草的习俗,认为可以防病辟邪。 千峰影里笑不休:千峰的影子里笑声不绝。 野猿:指山林中的动物,如猴子之类的动物。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