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梵琮
注释:袈裟(梵语作“伽唪”或“伽胝”)拈得(即穿上)起来轻便,就像一片闲云拥半肩。不要说我逢人就频频地抖擞,那是借婆子的裙摆拜见婆子的缘故。(婆,婆婆;抖擞,抖动衣服)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个人在过年时,穿着新衣去拜见长辈的情景。袈裟(梵语作“伽唪”或“伽胝”)是佛教徒的常服,这里指新衣。“拈得喜轻便,一片闲云拥半肩。”意为穿好新衣,觉得轻松愉快,像一片闲云轻拥在肩上。这是对自己心情的写照。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描述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独自思考的情景。以下是对每一行的解释: 1. 岁除无物可相延,四壁深围满屋烟。 - 注释:除夕夜,没有什么可以延续,四周的墙壁深深地围绕着屋子,屋里弥漫着烟雾。 - 赏析:这里的“无物可相延”表达了诗人在除夕夜的孤独和寂寞,他无法找到任何可以延续的东西或人。而“四壁深围满屋烟”则描绘了除夕夜的宁静和温馨,四周的墙壁紧紧地包围着屋子,屋里充满了烟雾
春雪消融,春水丰盈。 春风拂过洞天云海,梅花绽放在青苔之上。 言语并非声音,颜色不是事物。 万物生长露眼睛,虚空中寻找骨骼。 林间的和尚享受无为,清晨唱起太平曲。 愿您万事如意
偈颂九十三首 其二十五 月不过五,今日亲到。 知时识节,随宜爱道。 不说向上宗乘,不抛东山暗号。 露柱与灯笼,撞著呵呵笑,韩信放铁鹞。 注释:月有阴晴圆缺,不超过五个,今天是你亲自到场的日子。懂得时节和节气,顺应自己的喜好去追求佛法。不谈论向上的宗乘,也不放弃东山的隐遁。露柱和灯笼,撞击着欢笑的声音,韩信放下铁鹞。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偈颂诗,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和心境的故事
【注释】 ①百丈:指僧人。野狐精,道教称修炼成仙的狐狸精为野狐精,此处比喻僧人修行不深。石女:指石女精,传说石女精与丈夫死后化为石头,此指僧徒修行未成就,如石女一般。 ②一回:一次,一次。泪下:流泪,这里指流泪不止。沧海:大海,泛指人间。乾枯:枯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颂文,以野狐精和石女精的修行故事来讽喻那些修行不够的僧人,劝他们应当努力修行。 全诗用白话翻译过来就是
【注释】: 1. 偈颂九十三首(jiēsòng jiǔshísānshao):佛教用语,指佛教中唱颂佛、法、僧的经文。 2. 其十二:这是第二十二首偈颂。 3. 禁足不定足:意思是不要束缚自己的脚,要自在地行走。 4. 居中不住中:意思是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中心位置上。 5. 去来无挂碍:意思是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有牵挂。 6. 踢踏活虚空:意思是自由自在地活动,不受任何拘束。 7. 射杀南山虎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押平声韵。 安居九十日,闲中滋味长。 “安居”指的是诗人在官舍安居,“安居”即安于官舍的生活。 “九”指多,“九十日”指很长的时间,这里强调时间的漫长;“闲”指闲暇、空闲的时间,这里强调时间是在闲暇之余。 “闲中滋味长”意思是:在闲暇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 幸好一盘饭,何用糁椒姜。 “幸好”指庆幸,“可惜”的意思,这里表达的是诗人的庆幸之情
【注释】 偈颂九十三首 其二十: 1.晴明冬至,吉无不利:天气晴朗明朗,冬至到了,吉祥如意。 2.坐卧经行,焚香扫地:无论是坐着还是躺着,无论是走路还是行走,都焚香扫地以示虔诚。 3.祖师眼睛,衲僧巴鼻:祖师的眼睛就像明亮的双眼,衲僧的鼻子就像敏锐的鼻翼。 4.八节四时,各安本位:八节四季,各自安守自己的本位。 5.拂子点头,欢欢喜喜:拂子(即拂尘)轻轻地点头,表示欢喜和满足。 6.洞天优游
偈颂九十三首 其二十二 注释: 七峰无可分岁,抖擞多年活计。——意思是说,山峰巍峨壮观,无需分割岁月,它们已经抖擞多年,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拂子摆尾摇头,解作狮子游戏。——拂子是用来驱邪避凶的工具,摆尾摇头象征着驱邪的力量,而狮子游戏则是狮子与老虎之间的对决,两者都是勇猛的象征。 等闲哮吼一声,直得惊天动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狮子的咆哮声足以震撼天地,表现出了它强大的力量和威严。
【译文】 元旦伊始,万物皆更新。 无需多想,本性即真。 此时更应奋进,才能从拂子上翻身。 【注释】 1.偈颂:佛教语。指佛家颂经文、赞佛德的偶语。 2.启祚(zuò):开国。 3.觌体:见其本质,本性。 4.更:进一步,更深一层。 5.进步:向前发展。 6.拂子:拂尘。 7.翻身:比喻摆脱困境,重新得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