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梵琮
【注释】 偈颂九十三首 其七十二: 新年已十日,十日在家乡。 到家一句子,哑子吃生姜。 眉毛上𨁝跳,鼻孔里论量。 针小眼大,尺短寸长。 云霞飞片片,流水自茫茫。 剪断五色线,补作春衣裳。 知有者全身披搭,不知有者且莫轻狂。 莫莫莫莫,老僧与汝安心方。 雪消春自至,事过心清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即佛教经文的唱诵文本,通常由僧侣朗诵。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人生的各种境遇和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其内容为: 尘起一毫,沤生全潮。如海之深,似天之高。明明了了,历历昭昭。风飒飒,雨萧萧。光路宕,赤条条。无生国,路不遥。豁开功德藏,提起般若刀。百宝光中垂雨露,五须弥顶溪波涛。还源无别旨,今日与明朝。云间孙子开炉熬,林下一声婆饼焦。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尘起一毫,沤生全潮。" 这句话的意思是,微小的尘埃在空气中飘散,形成了大海般的潮水。 - "如海之深,似天之高。"
【注释】 偈颂:即佛门中颂诗,以四言为主,夹杂七言,用韵灵活。 浪滔天:波涛汹涌。 乌藤:一种植物,可制藤器。 哩啰囄:梵语“哩啰”的变音,是佛曲名。 【译文】 诗中有禅意,东湖上海浪滔天涌,一叶扁舟在晨雾中破晓前行。 禅中有诗意,我手提着乌藤走出家门,落花流水与我无关。 禅与诗有何区别?送走二老出门去,得闲时唱个佛曲。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咏叹佛事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受
注释: 也大奇,也大奇,住个庵儿最好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真是奇怪,真是奇怪,住在庵子里最好玩。” 两个儿童忽相打,中间一攧少人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两个小孩突然打了起来,中间一个不小心被人发现。” 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归。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却担心骑马会滑倒,故意假装泛舟回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一个孩子和两个小孩的玩耍场景,寓意了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注释】: 君子道长,出生万象。君子的德行长久,能够生发万物。 小人道消,近火先焦。小人的德行消退,接近火焰就先被烧焦。 晷运推移,漏泄天机。时间的运行推移,泄漏了天的奥秘。 日南长至,吉无不利。太阳向南运行到达正午,吉祥没有不利之处。 添一线长,别有商量。在一条线上再延长一点,需要另作商量。 但见皇风成一片,不知何处有封疆。只见皇风形成了一大片,却不知道哪里是边界。 【赏析】:
诗句释义: 1. 合眼是旧岁,开眼是新年。 - 注释: "合眼"和"开眼"分别代表夜晚和白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赏析: 这句诗用“合眼”和“开眼”来形象地表示时间的交替,表达了岁月更迭的哲理。 2. 新旧交参处,分明在目前。 - 注释: “新旧交参”指的是新旧事物并存,而“分明在目前”则强调这种并存状态就在当下。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变迁中新旧交替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3.
【译文】 心即是佛,狗咬枯骨。 心非佛,牛溲马浡。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伏惟万福。 【注释】 偈颂:佛教中的颂文,是佛教徒在诵经、讲法时用来表达某种思想或观点的一种文学形式。 九十三首:指《大藏经》中收录的佛教经典之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九十三段偈文,每段都包含一个主题思想,合称“大般若”。 即心即佛:禅宗认为心即是佛,一切众生本来具有成佛的能力,但因无明而迷惑,不能证悟。 狗咬枯骨
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千说万说,只是一说,春寒秋热。千句万句,只是一句,小出大遇。” 我们来看第一句:“千说万说,只是一说,春寒秋热。”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人们怎么说,总有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无论是春天的寒冷还是秋天的炎热,都各有其原因和特点。 第二句:“千句万句,只是一句,小出大遇。”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说什么,总有一种情况是正确的。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 最后两句
正月已过二月来,百草头边次第开。 注释:正月过后,二月来临,百草开始生长。 昨夜东君行正令,无言桃李舞三台。 注释:昨夜是春天的使者,他刚刚下达了命令。桃树和李树无声地翩翩起舞,在三台之上
【注释】 千峰:即指山,这里指佛教的佛国。百草头:草头,草的顶端。道场:佛寺。 喝散白云无一点(喝散:散开。白云:指云彩。)赤心片片报君王(赤心:忠心;报君:回报君主。) 译文: 在千峰顶上披衣坐禅,把白云喝散后一片一片地献给君王。 赏析: 这首偈颂是说,他身虽在尘世间,但已得佛果,因此可以超脱俗世之纷扰,而与佛法相合。诗中描绘了一幅“千峰顶上披衣坐,百草头边是道场”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