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梵琮
【注释】 千峰:即指山,这里指佛教的佛国。百草头:草头,草的顶端。道场:佛寺。 喝散白云无一点(喝散:散开。白云:指云彩。)赤心片片报君王(赤心:忠心;报君:回报君主。) 译文: 在千峰顶上披衣坐禅,把白云喝散后一片一片地献给君王。 赏析: 这首偈颂是说,他身虽在尘世间,但已得佛果,因此可以超脱俗世之纷扰,而与佛法相合。诗中描绘了一幅“千峰顶上披衣坐,百草头边是道场”的图景
云居九月半,月向掌中圆。 觅之亡影象,用之亡正偏。 注释:在云居寺度过的九月半时,月亮似乎在手中找到了形状。寻找它时,它的影子消失了;使用它时,它的形状也变得模糊。 赏析: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月亮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诗中的“云居九月半”,意味着诗人在云居寺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时间,这个时间充满了神秘和期待。而“月向掌中圆”则描绘了月亮在诗人手中的样子,形象生动
【注释】 1. 偈:梵语的译音,佛教的一种文体,是佛教徒用来念诵佛经和颂扬佛理的文句。偈颂就是用偈来写的颂歌。 2. 新罗:指新罗国的和尚。新罗国,今朝鲜半岛南部。 3. 飞骑将军:即高句丽的名将。高句丽国,今朝鲜平壤附近,汉时称为高句丽,后改称高丽,唐末为新罗所灭。 4. 意气:气概;精神。 5. 夺贼鎗(qiāng):夺得了敌人的弓箭等武器。 6. 干戈:古代兵器的总称。 7. 赏析
日日途中行,夜夜家里坐。 日日与夜夜,自然成日课。 咄,一串数珠数不过。 注释:每天在路上行走,夜晚在家中休息。每天和夜晚都在一起,自然会形成每日的功课。啊,一串佛珠数也数不过来,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诗人通过“日日途中行,夜夜家里坐”的对比,展现了生活的忙碌与平淡。而“日日与夜夜,自然成日课”则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在于日常的修行和积累。最后一句“咄
【注释】 偈颂九十三首 其六十三:突出山前古寺基,赵州闻得便攒眉。寥寥今古无人共,一片断云天外飞。 译文:突出的山峰前是古老的寺庙的基座,赵州听到这个消息便皱起了眉头,现在古代和今天的人们都没有在一起,只有一片飘动的残云飞向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他对赵州古寺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于古人与今人的感慨。 我们来看第一句“突出山前古寺基”。这里用“突出”来形容山峰
【注释】: 今朝:今天。 九月九: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物物:万物。 黄花:菊花。 金钱:一种古代的货币。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可以避邪。 陶公:东晋大诗人陶潜(陶渊明)的别号。 醉石:指陶潜醉酒后躺倒在石头上。 筋斗:指翻跟头。 【赏析】: 这是一首以重阳节为题材的诗。首句写重阳时节,万物皆知有这个节日;次句写重阳节这天,菊花盛开,人们赏菊饮酒,欢乐无比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不离家舍,常在途中。 - 不离家舍:没有离开家或住处,意味着一直在路上。 - 常在途中:表明诗人经常在旅途中,没有固定的停留。 2. 途中家舍,触处相逢。 - 途中家舍:在路上遇到家中的住宿地。 - 触处相逢: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住宿的地方,说明诗人行踪不定,四处奔波。 3. 人从明州来,却入庐山去。 - 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是诗人的故乡。 - 庐山
【注释】偈颂九十三首 其六十一 出:离开。入:进入。一句当机绝古今:一句话的机锋可以断绝古今。 “一句”指禅宗公案。当机:机缘。机,时机;缘,因缘。绝:断,割断。 古今:从古至今。 “不涉流清到底”,意谓在禅理方面,没有沾滞于世俗观念,即不为外物所动。流:流俗,指世俗观念。清:清净。 “九江江水未为深”,意谓即使身经百战,也决不会像江中行舟的人一样沉没,比喻虽历经磨难,但意志坚定,不会屈服。
这首诗是一首偈颂,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一种禅意和超脱世俗的境界。 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赤手为提纲,豁开善法堂。 “赤手”指的是没有任何工具,只有双手。“提纲”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引导、指引的意思。“豁开”意味着打开、展开,这里指的是打开心灵的大门,让善法进入。“善法堂”指的是修行者的清净心地。整句的意思是说,用双手(比喻为无工具)引领心灵(善法),打开心灵的大门
【注释】 ①偈颂:佛教中的一种唱诵经文的形式,用诗来表达教义。 ②欣逢四老:欣喜地遇到四位老人。四老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为弟子们授记的四位长者。 ③头白如新:指头发白得像新一样。 ④喙长百尺:鸟嘴长得很长,像百尺高。 ⑤鼻重千斤:鼻子很重,像千斤重。 ⑥青嶂:青色的山峰,比喻眉宇之间。 ⑦迎送:迎来和送走。 ⑧慇勤:殷勤。 ⑨远亲不如近邻:远来的客人不如邻里中的熟人。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