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梵琮
【注释】 ①偈颂:佛教中的一种唱诵经文的形式,用诗来表达教义。 ②欣逢四老:欣喜地遇到四位老人。四老是指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为弟子们授记的四位长者。 ③头白如新:指头发白得像新一样。 ④喙长百尺:鸟嘴长得很长,像百尺高。 ⑤鼻重千斤:鼻子很重,像千斤重。 ⑥青嶂:青色的山峰,比喻眉宇之间。 ⑦迎送:迎来和送走。 ⑧慇勤:殷勤。 ⑨远亲不如近邻:远来的客人不如邻里中的熟人。 【赏析】
炳然字义,文彩希奇。 孔子不识颜回的“回”字,达磨大师也不懂这个“回”字。 同风千里笑展双眉,八十翁翁入场屋,真个不是小儿嬉。 注释:炳然:明亮的样子,这里指颜回字子渊,颜氏子弟都称他为“颜子”,所以用“炳然”来表示他的字。颜子字子渊,是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颜子之字“子渊”是颜氏家族的家训,颜子一生都在遵循这个家训,因此他的学问和道德修养都非常出色。颜子之字不仅代表了颜氏家族的文化传统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第一句:不搽红粉色,不挂绿罗衣。 注释: - 红粉色:通常指的是红色或粉色的妆容。 - 绿罗衣:绿色的罗衣,可能是指淡色的衣物。 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画面,人物没有涂抹任何颜色,也没有佩戴任何装饰品,显得十分自然朴素。 第二句:一般闲态度,淡墨画蛾眉。 注释: - 闲态度:形容人的态度轻松自在,没有任何拘束。 - 淡墨画蛾眉:用淡淡的墨水描绘眉形
【注释】 偈:《梵语》,佛教徒诵经、念佛时所用的一种韵文体。此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颂:佛教用语,指唱赞颂的词。九十三首:即《金刚般若经》中共有九百三十个颂文。 其:代指这首诗。五十三:指这首诗是第五十三篇。 【赏析】 此诗为《金刚般若经》中的一品之颂,颂中“据座者”、“说无味话”,说明此品颂是讲般若经的深奥哲理,不是一般的通俗之谈,而是一种高深的宗教教义和思想理论
【注释】 1. 豁开万仞崖:形容山峰高峻,直通云霄。 2. 劈面通消息:形容山间云雾缭绕,仿佛有信息传递。 3. 一条白练飞:形容瀑布水流如白色的绸带般飘落。 4. 界破青山色:指瀑布的水流将青山映衬得更加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首句“豁开万仞崖”,形象地描绘出山峰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一种震撼之感。次句“劈面通消息”则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仿佛有信息传递的情景
【注释】 偈颂九十三首 其五十一:这是一首禅宗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 当门有路,冲开碧落。 当门:即指寺庙的正门或山门。碧落:天空,这里比喻佛法无边无际。 转少移身,将错就错。 转少移身:意思是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将错就错:意思是在面对错误和困难时,要学会接受并从中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修行。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颂,讲述了一段发生在维摩诘(即文殊师利)和释迦牟尼之间的寓言故事。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方丈门中,了无罅缝。 译文:在方丈寺的门口,没有裂缝或缝隙。 注释:方丈寺是一座佛塔,象征着清净和完美,因此这里的“门”指的是方丈寺的门。 2. 维摩文殊,相逢鼓笼。 译文:维摩诘大师(即文殊菩萨)与文殊师利相遇,如同鼓乐般热闹。 注释:文殊师利是维摩诘大师的法号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各项的表述要点,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此诗为僧人写自己修行的心得体会,表达了对佛法理解的困惑。第一句“片纸展信旗”,用“旗”字来比喻佛教中佛号的法力,意思是说佛号可以招来佛祖的庇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所作的《偈颂九十三首》中的第49首。全篇共32字,每句6个字,四句为一组。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诗句释义: - 灭门刺史:指那些因贪污腐败而失去官职的官长们。 - 破家县令:指那些因违法乱纪而毁掉自己名誉的县令们。 - 一句全提:指整首诗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 头正尾正:意即整首诗的结构严谨,开头和结尾都很端正。 - 塞却耳根:指要专心致志地听取诗中的教诲。 -
注释:从江西来的树根,最终会回到江西的火中燃烧。我大笑时掀起的天,只知道是自己在笑,却不知道天上的星星也会被我的笑容所影响而闪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大笑声中对宇宙万物产生的影响。诗人认为,虽然自己只是一个人,但他的笑声却在天地间回响,甚至影响到天上的星星。这是一种超脱物外、自我陶醉的表现。同时,也反映了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即一切皆为因果,一切皆可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