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朝
诗词名句·赏析 林光朝《哭伯兄鹊山处士蒿里曲》解读 1. 诗句原文: 桐棺三寸更何疑,却取江枫短作碑。 惟有一般蒿里曲,长箫欲断更教吹。 2. 译文解释: - “桐棺三寸更何疑”:使用桐木制作的棺材尺寸虽小,但毫无怀疑之处,表达了对伯兄的深切哀悼和对其离世的哀思。 - “却取江枫短作碑”:选择江边的枫树作为墓碑,意味着伯兄的离去如同秋天的枫叶一样短暂而美丽,令人难以忘怀。 -
以下是对《哭徐删定德襄》的逐句翻译: 1. 修文巷里莫春前:“修文巷”指的是一个古老的街巷,“莫春前”则意味着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之前。这里的“修文”可能指的是文化或学问的意思,而“巷”是古代城市中用于生活的空间。整句诗描述了诗人在修文巷里的某个时刻,可能是春天来临之前的一个宁静场景。 2. 欲上旗亭问客船:“旗亭”是古代的一种酒楼,“客船”则是指来自远方的船只。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登上旗亭
注释: 南人偏识荔支奇,滋味难言只自知。 南国荔枝特别出名,其味道鲜美难以用言语形容。 刚被北人来借问,香甜两字且酬伊。 刚刚有人从北方来借问荔枝的味道如何,我就回答说,荔枝甜美无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答谢诗,诗人以荔枝为引子,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感激之情。首句“南人偏识荔支奇”,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虽然生长在南方,但是对于这种特殊的水果却并不是很清楚。这里的“荔支”就是荔枝,荔枝在南方比较常见
诗句释义: 1. “残云衰草趁人愁”: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天空中残留的云彩和枯萎的草丛似乎都在为人的忧愁增添一份悲伤。 2. “生即团栾死便休”: “团栾”通常用来形容事物完整、美好。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接受态度,即使活着时完美无缺,但一旦死亡,一切就结束了。 3. “悲泣声中裁此曲”: 在悲伤中创作歌曲。这里的“悲泣声”象征着悲痛与绝望
诗句 达者渊明自挽歌,新坟数尺奈愁何。 译文 达者渊明自挽歌,新坟数尺奈愁何。 鸡林贾客无从问,收拾篇章有几多。 注释 1. 达者渊明:这里指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志向和情操。陶渊明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2. 自挽歌:古代一种哀悼死者的歌曲,这里可能是指方通判良翰为纪念陶渊明逝世而创作的挽歌。 3. 新坟数尺:坟墓仅由几尺高的新土构成
诗句原文及注释: 噫呜双柩出平川,五月黄梅欲雨天。 长愧江南徐孺子,只鸡斗酒是何年。 翻译: 呜呼哀哉,两位故人的灵柩缓缓从平原上走出,正值五月的梅雨季节,乌云翻滚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大雨。 我深深感到惭愧,因为自己未能在徐稚的时代为他设宴饯行,只能用一杯酒和几只小鸡来表达我的哀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幅哀悼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人的深深怀念与哀伤。诗中“噫呜”二字
注释: 忽然白昼自生哀,立马桥东唤不回。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突然之间感到的悲伤之情。"忽然"表示这种悲伤是出乎意料的,而"自生哀"则强调了这种悲伤的突然性和自发性。"立马桥东"描绘了诗人站在桥头的情景,而"唤不回"则表达了诗人对徐德襄的思念之情,无法将他唤回。 惊起河波理残梦,十年灯火上心来。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惊起河波"形容诗人被这突然的悲伤惊醒
【注释】 长记:常记得。藜床(líchuáng )发问初,指伯兄年轻时曾在藜草床上读书问道。翩翩(piān piān ):形容文辞流畅、洒脱。自无馀:自然、随意而发,没有多余的话。斯翁(suǒ énɡ)胸腹平如水:指他胸中坦荡,不计较小事。斯翁:伯兄的代称。数卷书:《旧唐书》本传载:“居处俭薄,所居仅庇风雨,每读经史,铿然有声。”可知他曾有“数卷书”之叹,这里用反语,意谓其胸无点墨。 【赏析】
诗句:竹屋绳桥自有村,牛山箫笛不堪闻。 注释:竹屋,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绳桥,可能意味着一种简陋但坚固的桥梁或者象征性的比喻;自有村,表示诗人所生活的村庄是自给自足、独立的;牛山,可能是指诗人所在地区的地形或者自然景观;箫笛,指代的是古代乐器,常用来表达哀婉、悲伤的情感;不堪闻,表示诗人无法忍受这种声音,可能是因为它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感;碑前,可能是指诗人在某地立有纪念碑或雕像的地方;何年月
【注释】 ①方通判:指张方,良翰的字。 ②燕寺:即燕子寺,在长安城东,为唐玄宗时所建,是当时长安名刹之一。 ③抱膝经年:指长时间坐卧不起。动越吟:指因忧伤而吟咏诗歌。 ④西望眼:指向西眺望。归心:指思归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送王孙》诗中的第三首。此诗与第二首一样,也是一首七古。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写诗人对方通判的怀念和关切之情;后两句写方通判思念家乡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