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朝
以下是对《挽方通判良翰》的逐句翻译和注释,同时提供赏析: - 诗句原文: 九死穹庐我未甘,后来勿使陇西惭。 明时节义多传述,柱下何人是老聃。 - 译文: 我在九死不悔的帐篷里并未感到满足, 希望你以后不要再让陇西人感到惭愧。 明智地选择时机,坚守道义多被传颂, 谁能比得上孔子,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 关键词注释: 1. 九死穹庐: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 2. 陇西:古代地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为“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注意答题的格式,先指出诗句中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本题要求对《挽方通判良翰》逐句释义,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首先指出诗句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注意答题的格式,先指出诗句中运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代陈季若上张帅 南墙钜竹拂青烟,正在空斋簿领前。 欲向韩门借余润,乞将白璧种蓝田。 译文: 南边的墙上,巨竹轻轻摇曳着青烟,仿佛在空旷的书房中独自徘徊。我渴望像韩愈一样,从他的著作中获得灵感和力量,用他的智慧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 赏析: 《代陈季若上张帅》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作品,通过描绘南墙巨竹和空斋书生的形象,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前辈学者的崇拜之情
注释:莫怪骚人太颉颃,曾闻阿母语刘郎。 神仙本自无言说,尸解由来最下方。 译文:别怪那些写诗的人太过傲慢,曾听说阿那律仙人对刘郎说话。 神仙本来就没有言语可说,尸解法是最下方的方法。 赏析:此诗是一首自述之作,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仙道的理解和追求。首先,作者通过“莫怪骚人太颉颃”一句,开篇就表达了对那些过于自负、傲慢的诗人的不满和批评。他认为这些人只是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华丽和夸张
【注释】 1. 梁楚:指梁州和楚州,都是今湖北境内的地。2. 别驾:官名,即太守。3. 廉平:清正廉洁的官吏。4. 螺江:即长江,因为流经螺子山而得名。5. 衣带水:指长江。 【赏析】 此诗题一作《送林德溥通判归梁州》,是一首赠别之诗。首联写诗人对友人不畏权势、不趋时名,而能洁身自好的赞赏。颔联写友人归去之地,与作者所在之地相距不远,故有“只隔螺江衣带水”之说。颈联写友人归去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诗句,并赏析其作用,注意从修辞、表现手法、内容主旨等方面展开分析。 ①“晋公当日只平淮”:晋公当时平定了淮水。晋公名执中,字安石,唐宪宗时任宰相。淮水,指淮河,在今安徽省西部。此句是说,当年晋公平定淮水时,朝廷上下都为之振奋,而百姓们却仍然心怀忧虑; ②“何事都人尚尔怀”:为什么朝廷上下还如此忧心忡忡呢?“尔”,你;“怀”,心中忧虑
注释: 直夫:指作者。次云:指作者的诗友张方。偶成:偶然写成。自喻:自我表白。修水:古县名,位于今中国江西省境内。白玉栏:形容栏杆洁白如玉。花前:花下。何似:不如。妾容颜:我的美丽容貌。从来:从过去到现在。未省:不曾体会或知道。伤春意:对春天的感伤。犹自:还、仍然。楼头:楼上。画远山:在画上描绘远处的山峰。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向好友张方展示自己诗歌创作的成果。诗人以“修水佳人白玉栏”开篇
注释: 1. 彩仗:指仪仗队。 2.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皇宫。 3. 万岁声中霁色开:在欢呼万岁的声音中,雨后天晴的景色展现在眼前。 4. 北门:指京城北门,这里泛指国门。 5. 卧护:指守护。 6. 双旌:指双杆上挂着的旗帜,这里借指朝廷的权威或权力。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 首句“长陪彩仗下蓬莱”,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注释】天:比喻皇帝。季若:指唐代名将陈季常。张帅:指唐时节度使张守硅,字季珪。为道:指陈季常曾为节度使,后被贬为道州司马,所以说“为道”。潢池:水塘,池塘。莫弄兵:不要挑起战争。野市:农村集市,也指乡村市场。黄犊:耕牛。明时:当朝时期。火急:急迫。趁春耕:趁着农闲时节赶快种田。 【赏析】本诗是代陈季若上张帅的诗。首句“天边草木旧知名”,点出诗人与陈季常的关系,说明两人有交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铜柱参天桂叶稠,公侯遗爱在南州。 - 注释:“铜柱”指古代的一种柱子,这里比喻坚固的基石或象征性的标志;“桂叶”指桂花,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质。整句的意思是,铜柱像参天的古树一样屹立不倒,象征着坚固的基础和高尚的品质。“公侯遗爱在南州”则表示这些品质和恩惠被传承下来,流传在南方。 绳桥竹屋连溪曲,大贝明珠尽海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