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朝
奉题游洋张明府流香亭时以荐章数下涉秋月马首且欲西矣因以寄意云 【注释】奉:拜;题:书写、题写。张明府:指张九成,字子韶,号游洋先生,宋高宗绍兴年间任过地方官。流香亭:在今浙江杭州。张九成曾任杭州知州,此诗是作者为他在任期间的事迹而写的。“荐”是举用的意思,这里指推荐张九成担任官职。“涉秋月”:秋天的晚上。“马首”指马头。“西矣”:向西而去。“因以寄意云”:因此写下这首赠言。 【译文】
【注释】 柳堤:泛指河岸。青丝:形容柳条的细长柔软,这里指柳色。画戟丛中:指戟林之中。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丛中则是指戟林中。昼影迟:阳光照在戟上,影子拖得很长,显得迟迟不落。传说姑苏新乐府: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作《琵琶行》等诗,其中就有一首叫做《夜泊牛渚怀古》。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太守:这里指张帅。例能诗:意思是张帅能够写诗。 【赏析】 此诗为作者代陈季若向张帅献词之作
注释:这首诗的意思是,张帅想要把玉律播撒到平康城,但长见单于拜未央宫。相国应该治理好郡地,春风随处都有甘棠。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赞张帅的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赞扬了张帅治理平康城的功绩。诗人用“玉律”比喻张帅的法令,用“平康”、“未央”分别指代城市和皇宫,表达了对张帅治理有方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用“春风”比喻张帅的恩德,表示他的恩泽如同春风般温暖、滋润,让人民安居乐业。最后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郢,题目为《代陈季若上张帅》。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逐句释义: 1. 骀荡春风散百城,钓鳌江上棹歌声。 注释:骀荡,温和的样子。百城,指各地城市。钓鳌江上,在江边垂钓。棹歌声,船桨声伴随着歌声。 2. 官军不遣征徭少,烧尽柴炉说太平。 注释:官军,指朝廷的军队。不遣,不要派遣。征徭,征收徭役。少,减少。柴炉,用木柴烧的炉子。说太平,谈论太平盛世。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任荆南(治今湖北江陵)知府时所作。 却:又,再次。前韵:此处指“秋旻别九韶”的韵脚。秋旻即秋天的天空,九韶为《九歌》名篇。 扶胥直下听风谣:扶胥,山名,在今江苏启东县北。直下,形容声音传播之远。谣,民间歌谣。 澜翻对酒还终夕,火急催诗在诘朝:澜翻,波澜汹涌的样子。对酒,指与朋友聚会饮酒。终夕,整整一夜。诘朝,次日黎明。火急,非常急切。 南国更逢陶令菊
``` 挽李制干子诚 千金治产似孙吴,珠箔银觥只自如。 问我长风当夕起,数他极浦落帆初。 自知汗简今千轴,更说生犀有几株。 赤壁当年遇黄盖,周郎何惜借吹嘘。 注释: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制干的哀悼之情。首句“千金治产似孙吴”描绘了友人治家有方,如同孙武般精明。第二句“珠箔银觥只自如”则形容宴席上杯盘狼藉,尽情畅饮。第三四句“问我长风当夕起
【注释】: 百片牙旗:指船帆上的彩绘。蔡邕: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作《独断》一书,对书法有较高研究。刺桐乡:即泉州,唐时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云榭:指在洛阳的一座楼阁,为王恺所有,晋王恺与石崇争豪,以金谷园中水作赌注,石崇用铁如意击破其水盘,并把水倒入洛水。官衔:官职的称号。登临:登上高处。 【译文】: 百片彩帆在水面飘扬,蔡邕曾经题写“刺桐乡”。十年前我与友人在洛阳畅饮
【注释】 峨峨:高耸的样子。双阙,指宫殿。记姓名:记载着皇帝的姓名。曲江,在长安城东南。家旧渚,指杜牧曾居住过的曲江之滨。小虹桥外柳花轻:小虹桥是曲江上一座桥名,柳花轻飘,春意盎然。 【赏析】 《代陈季若上张帅》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作。此诗首句写京城长安的壮丽景象,二、三两句写作者对友人陈季若的思念之情,末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长安城景图。全诗以“双阙”、“玉牒金箱”为线索
傅使君安道又有治莆之命,取道城外还泉南得来书云已出十里。 注释:使君,古代对县令的敬称;莆田,今属福建;锦瑟,琴名;流遍,流传开去;头风,指偏头痛。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收到友人来信后的喜悦与感慨。诗中充满了友谊和对友情的珍视。 何事风流旧使君,江边听说下朱幡。 注释:风流,指使君的风度;朱幡,即朱旗,用红色布做的大旗。 赏析:这里诗人以“风流”形容使君,表达对朋友的赞美之情。同时
【注释】 1. 别方次云:在姑苏台上,与云次云一起说南山竹火炉。 2. 湖上相逢又相别:湖上相遇又分别。 3. 不知何处说姑苏: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再说苏州。 【赏析】 《别方次云》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写离别之苦情。首联点出地点,即姑苏台。颔、颈两联写别离之情。“湖上相逢”句,写别时情景。“不知何处”句,写别后情景。 首联“姑苏台”,是作者与友人云次云初次见面的地方;“南山竹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