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朝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挽李制干子诚" - 这句诗直接点明了主题,是对一位名叫李子诚的制干的挽词。李子诚可能是某位制官或官员的别称。 2. "文字纷纷更问兵" - 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文字纷争不断,人们更加关注军事事务。 3. "秋灯束发尚青荧" - 描写了作者自己的情景。在秋天的夜晚,灯光下他仍然保持着束发的发型,尽管天色已晚,但头发仍呈现出一种青色。 4. "便令三子成门户" -
【注释】 一样官仪:一样的官场礼仪。汉代新:汉代的新规矩。乘时大手与经纶:把握时机,施展才能。指张帅的才干。东南:这里泛指江淮一带。衣冠地:有文治的地方。桐柏山:在河南桐柏县北,是淮水和长江的分水岭。春秋时楚文王在此铸铜鼎,故又称铸鼎台。淮水春:指淮河两岸春天景色宜人。 【赏析】 此诗是作者代陈季若向张帅上奏的一篇贺启。诗人在祝贺张帅的才艺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张帅为国为民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前岁过真阳初识子钦 今道出曲江不忍遽分手 偶成长句以志两处山川人物之胜亦少慰 别来耿耿耳 译文:前些年我经过真阳县第一次认识你,现在又从曲江道上与你分手。我不忍心就这样分别,于是写了这首长诗来纪念我们相识的地方和人事的胜景,也稍稍慰藉了我因离你而产生的忧伤之情。 秋崖一夕卷炎蒸,那更挥斤为斫冰。 碧落旧寻烧药灶,白芒长对读书灯。 相期大庾何多日,似出浮屠向上层。 纵有分张吾未老,定从台阁看飞腾。
【注释】 枕疾:指卧病在床。逾旬:过了十天。丞相:指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人,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访问:看望。仍辱宠:仍然受到宠爱。示名篇:赐给他名作。搜枯肠:形容费尽心思。次严韵:依韵相和。次,依次;韵,诗的声韵。以塞来使:用以报答使者。来使:指从成都来的使者。 【译文】 我卧病已过十天,承蒙丞相光临探望,还受到您的宠爱,赐给我名篇,我竭尽思虑,依韵相和
【注解】 1. 奉常:官名,掌宗庙礼仪,汉有奉常、光禄勋等官。林使君:指林鸿。黄中:人名。易守延平:《汉书·地理志》:“建安中,分南海为交趾郡。”《晋书·地理志》:“东至交阯,西至合浦为益州。” 2. 胡地(即西域)不在此时,则瓜时(即夏初)也不在此时;上日,春三月之朔日。柳絮,春末飞散的柳絮,因柳树发新枝而落。 3. 卧辙:谓停车休息。滕壤:山名,在今山东滕县西南。越人:泛指南方人。 4.
诗句:未应双井即尘埃,似此衣冠得几回。 译文:没有像往日那样去拜访双井寺,似乎这身官服已经很少见了。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林光朝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未应双井即尘埃,似此衣冠得几回",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诗人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人已物非的悲凉感伤情绪。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反映了作者对当前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诗的后半部分
诗句: ``` 声教从今已远覃,翩翩作者问谁堪。 石经犹有中郎蔡,金匮曾夸太史谈。 至竟银钩并铁画,相传海北到天南。 诸生考古头浑白,禹穴何时更许探。 ``` 翻译: ``` 现在朝廷的教化已经传遍各地,谁能胜任这个职位? 石碑上仍有汉代蔡邕的隶书,太史令的评语令人赞叹。 直到最后,书法家的笔力与绘画的线条都能媲美,从渤海到南海。 学生们在研究古代文字时都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探寻。
【诗句释义】 来自清源葛已覃,君王问猎我犹堪。 百年耆旧如重见,九日登临得纵谈。 才子不知汾水上,仙人长在大江南。 明珠照夜应无数,要是层波更好探。 【译文】 来自清源的葛氏已经茂盛,君王问猎我还能胜任。 百年老友如同重见,九日登高可以畅谈。 才子不知汾水在何处,仙人常在大江之南。 明珠照耀夜空应如繁星,若能深入水中探寻更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九日重阳节时所作
注释: 1. 春风芹下足迟留,白鸟平田忆旧游:春风拂面时,我驻足于青翠的田野,回忆起过去游玩的情景。 2. 说尽轩裳还过眼,读残书卷复从头:虽然我已经见过无数达官贵人,但读书的乐趣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3. 偶逢隐几何须问,不到投簪便拟休:如果遇到隐士,我必须询问他的出处;如果达不到隐居的境界,我就打算放弃仕途。 4. 平世声名如皦日,欲将何地置巢由:在平静的社会中,声名显赫如同明亮的太阳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桃花流水是家乡”的意思是:桃花流水是故乡啊!此句以桃花和流水作比,抒发了诗人久客他乡的思乡之情;“自有赤松堪辟谷,那能白首更为郎”的意思是:自当有赤松子可以避世隐居,岂能让白发苍苍仍为仕途奔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答案】 示例: (1)